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892)

又是一個溝通和思考能力的問題(2)

 

﹙原文發表於2016年2月17日﹚

 

主次不分,思考出了大問題

 

「無殼」為甚麼規範自己要在兩年內入市買樓?因為他希望自己能在62歲左右供完貸款。為此,他進一步規範自己將貸款分11年攤還。

 

「無殼」於2005年將自住單位蝕讓後,一直做租客,滿心等待高昂而無力負擔的樓價回順時再做業主,一等就等了10年有多。以「無殼」那樣的處境,樓價愈便宜愈好,那是主要矛盾,而要達到這個目標,「無殼」需要忍耐,不是等少於兩年,而是等四年至六年,直至樓價見底;其他的規範如62歲左右供完貸款,在兩年內入市買樓是次要矛盾。按常理,次要矛盾需讓步予主要矛盾,但在「無殼」的買樓計劃中,主要矛盾竟然要讓路給次要矛盾,「無殼」的思考是否出了問題?當然是出了問題,這是我說「無殼」思考能力弱的第二個原因。

 

WN君的得與失

 

我要求參加這個測試自己洞察及解決問題能力的讀者朋友,要立足於我近期(由20151217日迄今年129日)的十篇八篇文章,尋找回應的根據。該段時期涉及樓市的文章其實不外《不科學的樓評》《當前樓市,要思考和解答的關鍵性問題(1)《當前樓市,要思考和解答的關鍵性問題(2)《評近期市場上的樓評》2015年樓市由盛轉衰》《從五大屋苑成交量、總值及呎價走勢到樓市轉折點》《預測樓市,不能抽離具體時間和樓價調幅》《樓價預期與前瞻力》七篇,而適用於解答「無殼」之惑的,莫過於我提及的兩段評論。

 

WN君的文章,引述遍及上述七文,但多而失當,最正確及唯一正確答案所藏的《當前樓市,要思考和解答的關鍵性問題(1)一文,WN君雖有引述,但寥寥「這次的下跌浪,一旦開始,歷時最少三年(原文:歷時看來不止三、四年)」二、三句,是捉到鹿不曉脫角。

 

另一方面,WN君亦犯了「無殼」那樣溝通能力不足的毛病。在引用《不科學的樓評》的論點,WN君引述說:「(王文彥)估計明年(2016年)樓價會下調約14%(取5%23%的平均值)」,但原文是這樣說的:『兩間大銀行研究部分別說:「明年樓價會跌23%」,「明年樓價會跌30%」。明年跌23%30%,個人認為過份,機會如果不是零就是很低。(另外一個樓評說)「明年跌5%」,這個跌幅過度溫和,不大可能。』我沒有說過WN君所引述的話,是他誤解了,而誤解是因他對原文的理解出現問題。

 

WN君文內最正確的兩句話是「綜合以上,相信你是建議無殼君可以考慮再等等(才買)」。這兩句話具見WN君思考的功力,他其他見解的失(包括溝通能力不足),可能僅是一時疏忽。

 

另一個讀者朋友「雲在青天水在瓶」(以下稱「雲君」)說:

 

「一個97年摸頂入市者,05年在樓市底部附近出市,現在又想高位入市,這種性格和情商不適宜投資。繼續租樓吧,買樓之事留待以後由子女去做!」

 

好一句「現在又想高位入市」,雲君明顯認為在未來兩年,樓價下調的幅度仍然失諸過少,貿然過早入市,是高價接貨,這是十分不智的。雲君沒有按徵文規定,引我那七篇文章內的見解為自己看法的根據,原本是不合格的,但他的核心看法,一語中的,足以為「無殼」的暮鼓晨鐘,故一併陳列於此,以饗「無殼」及廣大讀者。

 

答覆「無殼」是一個罕見例外

 

無論公開(在專欄)或非公開(在電郵),我絕少回答讀者有關私人投資(包括購買物業自用)的問題,因為我絕無興趣成為一位私人投資顧問。「無殼」的問題,是一個例外。這個例外是因為他的問題引伸到溝通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範疇。

 

我以「無殼」的案例,讓大家測試自己是否看出「無殼」買樓計劃的錯誤,是否看出他請教於我是另一種錯誤,以及是否看出他所犯的兩個錯誤反映了甚麼問題,提議或教導「無殼」怎樣修改其買樓計劃反而是其次。

 

作者的最大的喜悅莫過於碰到知音人,知音人之所以成為知音人,是因為懂得欣賞作者文章的觀點,而這種欣賞能力建基於高強的溝通能力和思考能力。「無殼」的能力弱點使我認識到,他的現象不是個別的,而是普遍的。為使我的文章能廣泛和深入地與更多讀者互動,推廣溝通能力和思考能力是必需的,故撰此文覆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