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865)

解決弱勢社群的置業困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之一

 

﹙原文發表於2015年12月12日﹚

近日,團結香港基金為扭轉現時港人難以置業的困局,提出“補貼置業計畫”的建議,並把其長遠目標定為80%的港人擁有自置居所。這個計畫的提出,得到了不少未有物業的市民歡迎。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要多長的時間?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因為梁振英政府及下一屆政府是否願意、敢於及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依然是未知之數。雖然如此,倡議的提出肯定會對樓價有衝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到,要扶持弱勢社群,解決民生問題,減少貧富懸殊,講求社會和諧,是現在中央在極力提倡的。和諧社會的概念,早在胡錦濤主席時期已經提出,溫家寶總理曾指出,香港存在重大深層次的矛盾── 弱勢社群解決不了居住困難。在香港爭取的對象,中央的態度有階段性的轉變:香港剛回歸的時候,政策向財團傾斜,到了胡溫時代,提出和諧社會概念,要求減輕貧富懸殊,政策開始向中下階層靠攏。從政治大局方面來考慮,如果樓價一直似今日般高企硬挺,普通市民是無從置業的。以現在的樓價水平,再下降三、四成,市民依然買不起。賣地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既想要令無殼蝸牛有好的居住環境,但是土地又要善價而沽,這就陷香港政府於「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難於取捨局面。

我認為,可以考慮將部分郊野公園拿來做住宅用地。雖然現時一些環保人士反對這樣的做法,但他們提出的數據理據未見很充分,這些反對聲音對社會發展大局來說,是推進還是阻礙?就像有些人很喜歡貓狗寵物,寵愛程度甚於自己的兒女,這種本來應是小愛卻變成了大愛。反觀現在香港社會上仍有那麼多中下階層的弱勢社群居無定所,厚愛竉物的人,可曾想到,這些弱勢社羣連小愛亦享受不到,豈不畜生不如!下任特首熱門人選之一的梁錦松也提到,現時香港青年有「三上」之欲,既想上樓,又想上位,更想上流,如果不解決這「三上」,特別是上樓這個居住問題,年輕人的穩定心態就會受到影響,可能變激上街,所以政府、政黨和商界必須衡量利弊,理性取捨。

樓價不跌,年輕一代如何買得起?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富爸爸、富媽媽。要解決數量龐大的中下階層市民的置業需求,減輕貧富懸殊,達至和諧社會,就必須讓樓價下降到合理水平。要令到樓價下降,最溫和的手段就是土地供應連帶住宅供應多起來。不久恐怕就有一個下跌浪,但是即使在下跌浪中,發展土地的拓展還是要持續,多出的供應就儲備起來,以備將來之需。

樓價下跌,全港有150萬業主遭受不利影響,但為了追求和諧社會,使年輕人覺得未來的社會有奔頭,使弱勢社群能夠不再受到居住問題的困擾,更為了香港長遠的政經發展,這是必然要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