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778)

巴爾幹半島之旅拾趣(2)

 (原文發表於2015年5月29日)

 

鐵托

第一站是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參觀鐵托的墓。第一次到貝爾格萊德是1987年,第二次是兩年後,行程和時間所限,都祇能參觀鐵托故居,陵墓始終緣慳一面。

鐵托(1892至1980年)是誰?50歲以下的讀者,恐怕不大認識他了,他是前南斯拉夫的總統。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曾經是一個非常有名、非常重要的國家,不過它已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已一分為七(包括今次行程內的五國),不復存在了。南斯拉夫之所以非常有名、非常重要,皆因為它有一位強人鐵托總統統治了35年。鐵托是二戰中反法西斯的自由戰士,信奉共產主義,但他更具有民族主義色彩,為了維護國家主權、民族獨立,二戰後他首先和蘇聯老大哥鬧翻,率先實行改革,不惜勇敢地站出來反對神一般的蘇共領袖史太林,被當年的社會主義陣營罵為叛徒。直到1955年,鐵托才與赫魯曉夫改革後的蘇聯恢復正常外交關係,1956年匈牙利事件後,蘇聯與南斯拉夫關係一度又有惡化,後來隨着中蘇交惡與決裂,蘇南關係又迅速升溫。

毛澤東在1960年代與莫斯科鬧翻後,開始懂得欣賞鐵托,忍不住稱讚他:「鐵托比鐵還硬。」

1950年代,南斯拉夫開始與亞非等地的第三世界國家有所接觸,先是印度及緬甸,之後拓展到埃及跟印尼,1955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56年,鐵托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及埃及總統納瑟三人在布里奧尼島發表聲明,支持不結盟運動,並於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首次高峰會。使其不論在國內,或是第三世界國家,都越來越受到歡迎。這項運動的成員國不願涉入冷戰,拒絕與美蘇兩大強國結盟,至2007年已有118成員國,涵蓋了聯合國三分之二的成員國,全世界55%的人口居住在這些國家之中。

1950到1960年代初期,南斯拉夫的經濟成長相當突出。雖然其生活水準始終無法真正趨近於西歐的水平,但是顯然超過其他共產黨所領導的國家。人民的滿意度與內部的安定度,不但能夠維持,甚至還進一步提升;隨之而來的驕傲感也不斷增加,使大部分的南斯拉夫人相信,他們的模式是一種有效的辦法。鐵托的晚年消耗在撐過新及混亂的政經局面當中,南共及鐵托本人的凝聚力漸漸的腐蝕。經濟的崩潰,使得鐵托的聲望大幅滑落,不過依舊維持着相當的水平,他更於1974年當選終身總統。

後來,由於複雜的民族矛盾,由鐵托親手建立起來的「南斯拉夫聯邦」在中東歐劇變大潮衝擊下于1991年後各奔東西,成為七個單獨的國家,對鐵托的尊崇被民族分裂和政治分化撕碎。

生榮死哀

鐵托在1980年5月4日過世,享年88歲,結束37年威權統治,但他的政治影響一直延續到1990年代南斯拉夫解體。

鐵托是不結盟運動的主要創始人,病逝時,世界為之哀痛。出席葬禮的有128個國家的209個代表團,其中有100多個共產黨、工人黨派代表團,31位總統、4位國王、6位王子、22位總理(或首相)、11位國會議長。政要中有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美國副總統蒙代爾、北韓國家主席金日成、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等,如此盛大的葬禮場面讓南斯拉夫人十分驕傲。

南斯拉夫解體前,鐵托墓一度成為「政治聖地」,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絡繹不絕地來到花房瞻仰鐵托墓。每逢鐵托的生日或忌日,瞻仰和獻花的人更多。據統計,鐵托去世後的最初4年間,共有超過1100萬人次前來謁靈,這個數字是南斯拉夫人口的一半。

還記得李光耀的逝世嗎?他於今年3月23日去世後,全國550萬人(僅有334萬人擁有公民身份,其他大多是外籍工人、外籍僑民和他們的眷屬),3月25日至29日五天,超過45萬人到國會大廈瞻仰靈柩,99萬人到社區設立的弔唁處悼念,比例上這麼高的國人自發地久候為求瞻仰已故國家領導人,李光耀的深得人心,古往今來罕見。鐵托受國民的擁戴程度,與李光耀比較,看來不遑多樣。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