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醫生供應不足有妙方(2)

「香港市民」的補充,異常精到,令我頓時覺得自己相當「離地」,就像一個平日絕少到街市買菜的人侃侃而談論菜價。

各式各樣的醫委會方案集中在解決醫生供應不足的問題,「香港市民」說的是病人的需求,兩個影響醫生的專業服務因素並存,解決其一而不及其二,醫生的服務質素好不起來。

大家可想到怎樣同時解決兩難?

身為地產人,我馬上想到物業買賣的辣招。

土地及物業單位供應極度不足,政府就來個多渠道齊下增拓土地:「明日大嶼」、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棕地利用、開闢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物業空置稅、一手樓銷售方式的規範等等,不一而足;增闢土地供應的同時,推出層出不窮的辣招、加辣招:特別印花稅、雙倍印花稅、買家稅、限貸、限購(包括但不限於港人港地)、負擔能力測試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措施是為了遏抑物業需求。

要同時在源頭解決香港醫生供應的不足,香港特區政府大可借鏡解決土地及住宅單位供應的不足的方法。可以同樣推行對醫療界的辣招及加辣招。拿出膽魄,以全港市民的福祉為依歸,徹底消除醫療界(特別是醫生)的保護主議:一方面大力、快速及大量地培植本地的年青醫生,另一方面創造各式各樣有競爭力的條件去吸引大批海外醫生來港服務,以解決醫生的不足;在遏抑外來病人的需求方面,實施港人港醫,港人優先,對外來病人限額(人數)及限期(住醫時間),對購買醫療服務及葯品的外來病人徵收額外附加費(約為本地收費的100%至200%),入院做手術及住院前外來病人須繳巨額保証金。

 像地產辣招一樣,政府投鼠忌器,對醫療服務供應的不足,辣招的辣度多有其限制,通常不能辣至完美地、徹底地解決問題。但有好過無,解決問題程度高總好過解決問題程度低,個人是擁抱醫療服務辣招的。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