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750)

以小事大,畏天者保其國(3)

 (原文發表於2015年4月9日)

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中國異見分子劉曉波,引起中國強烈不滿,導致中國與挪威交惡。北京之後向挪威當局施壓,包括以安全理由全面禁止挪威三文魚輸入中國、把挪威公民排除在外國公民享有72小時過境免簽證政策之外等。從2007年起就任挪威駐華大使的司文於授獎事件後並沒有返回挪威,以防回國後駐華大使接班人無法獲中國發簽證。

由五人組成的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3月3日舉行今年首次會議,之後就主席人選進行表決,以三分之二大多數,通過把當屆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亞格蘭撤換,降為一般委員,由現任副主席菲弗接任主席職務。今次是和平獎頒發114年以來,首次有主席遭降職。亞格蘭於2010年決定將和平獎頒給劉曉波,亞格蘭的被降職,普遍被解讀為就該委員會頒和平獎給劉曉波的「半道歉」甚至屈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翌日聲稱,中方在頒發諾貝爾獎及中挪關係的立場上「維持不變」。意味兩國關係未有因為亞格蘭降職而解凍。她說:「我方對發展中挪關係的立場清晰,我也相信挪方同樣非常清楚(中方立場)。」中國看來餘怒未了,挪威要與中國和好如初,看來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不排除挪威最終要向中國全面叩頭。

明朝的疆域有1,100萬平方公里,直接統治的祇有兩京十三行省400多萬平方公里,分佈在邊疆的700萬平方公里屬於羈縻統治的地區,由中央政府委任少數民族首領(土豪、土司)代為統治,中央政府不設行政管理機構。某些土司甚至設於貴州、湖南、雲南等行省之內。

到了清朝,國土面積大大擴張,達到1,300萬平方公里。蒙古、新疆、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大片土地都屬於清朝管轄的範圍。邊疆地方土豪就不僅僅是雲貴地區的土司了:新疆的叫伯克;蒙古的叫扎薩克,爵位有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與滿州貴族的爵位一樣;西藏的達賴、班禪和噶廈政府;東北地區的羈縻衛所土官等。名稱與統治方式、土豪的權力與對中央政府的義務等都有所不同。體現的是清朝政府熟練的一國多制統治理念和手段。但在中華帝國大一統的思想底下,土司制度歸根結柢祇是一種權宜的、過渡性的自治制度。

清雍正二年,鑑於土司成為獨立小王國日益普遍,朝廷中央的敕詔實際上沒能得到真正的貫徹,雲貴、廣西總督上疏請求全面改土歸流。雲貴川桂大大小小數百土司,要麼乖乖交出政權,接受朝廷委任的流官治理,要麼拚力抵抗,大軍壓境下投降被殺捕,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直接管治權回歸中央。多次戰役,死亡數十萬人,不可謂不慘烈。不過數年間,全國土司大部分被廢除,改土歸流大功告成。

上述的事例,說明小國在大國的夾縫中求生,都必須發揮以小事大的智慧,讓大國接受小國的存在,並賦與發展空間。以小事大的最重要前提,是小國不去挑釁大國,勿讓大國感到不舒服,能這樣做,小國在大國之側生存的情況才會出現。

所謂小國不去挑釁大國,不光要求小國政府不以言行挑釁,還要求小國的民間和在野政黨不去挑釁。回歸十多年,特區政府基本上臣服於中央,但香港人心多未回歸,近年泛民政黨及民間與中央對著幹的事,愈來愈多,愈演愈烈。弱勢的特區政府無能控制局面,遏制泛民政黨和民間對大陸的挑釁,客觀上就是香港經常挑釁大陸。不難看出,小的香港經常讓大的大陸很不舒服,長此下去,恐怕一國兩制早晚會變成一國一制,而香港的高度自治,不走向「改土歸流」,是為異數。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