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749)

以小事大,畏天者保其國(2) 

(原文發表於2015年4月8日)

在1990年蘇聯倒台和東歐劇變過程中,社會主義在全球遭到空前慘敗,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政黨都人心惶惶,中共黨內、中國國內更是充滿迷茫,中國再次面臨怎麼辦、向何處去等關鍵決策。在此境況下,鄧小平首先提出了「冷靜觀察、站穩腳跟、沉著應對、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等二十四字真言,後又進一步總結為「善於守拙、決不當頭、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十六字方針,使中國在社會主義世界土崩瓦解的關鍵時刻站住了腳跟,而這正是推動中國重構當今世界格局的重要前提基礎。

無論是二十四字真言還是十六字方針,要害是「韜光養晦」。「韜光養晦」意即隱藏收斂鋒芒,不使其外露。從鄧小平當年強調的思想看,他是要求中國政黨高層「埋頭實幹,做好我們自己的事」,「不隨便批評別人、指責別人,過頭的話不要講,過頭的事不要做」,「別國的事情我們管不了」,「要堅持同所有國家來往」,「我們要利用機遇,把中國發展起來,少管別人的事」,「我們誰也不怕,但誰也不得罪」等等,這一切都與「韜光養晦」這個成語所指的隱藏鋒芒、不使外露、保持低調、悄悄發展自己的意思相吻合。

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政策,實際上是一種「以小事大」策略。當時中國國力有限,在國際事務中沒有實力和美國抗衡。如果硬要和美國硬碰硬,吃虧的還是中國,所以中國要先穩住美國,不給美國任何遏制中國的藉口。

新加坡處於馬來西亞及印尼兩個強鄰旁邊,關係極為敏感,李光耀這個強人,生性好鬥,對付異己絕不手軟,喜歡說狠話,不怕跟人對著幹,但李光耀言論無論怎樣目無餘子,都盡量不開罪馬印兩國;他在拉攏西方強國扶持,容許美艦在當地補給時,又憑藉身為華人傑出領袖的條件,與海峽兩岸高層都保持良好關係,務實走其「亞洲價值觀」的獨特路線;就一個蕞爾小國而言,李光耀在外交領域的務實圓融,平衡著各種友好關係,利用一切有利因素,為新加坡爭取到最大空間,確保了國家安全,在穩定環境中大力發展經濟。這是另一個以小事大智慧的實例。

以上是發揮以小事大智慧保其國的一些典例。不懂得以小事大,終於大吃其虧的例子亦在所多有,且舉一二例。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