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748)

以小事大,畏天者保其國

 (原文發表於2015年3月27日)

 齊宣王問曰:

「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

「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

(齊宣王問道:「同鄰國交往有甚麼原則嗎?」孟子答道:「有。祇有仁人能以大國的地位侍奉小國,所以商湯曾侍奉葛國,文王曾侍奉昆夷。祇有聰明的人能以小國的地位侍奉大國,所以周太王曾侍奉獯鬻,勾踐曾侍奉吳國。能以大國地位侍奉小國的,是樂於聽從天命的人;能以小國地位侍奉大國的,是畏懼天命的人。樂於聽從天命的能安定天下,畏懼天命的能保住他的國家。」)

祇要將上述「鄰國」、「大」改為「中央」,「國」及「小」改為「地方(香港)」,兩千多年前孟子的話,對香港該怎樣處理和中央的關係,十分有啟發性。

唯有有智慧及懂得謹小慎微地尊重、服從及禮數週到地服侍中央,地方才可以保持高度自治、繁榮穩定!

何謂「惟智者能以小事大」、「畏天者保其國」?芬蘭、香港及1990以後至2012年的中國的事例都是很好的範例。

芬蘭不是「自古以來」就獨立,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長期是瑞典一部份,十九世紀中葉後併入俄羅斯成為「自治大公國」,在「十月革命」後乘機獨立,至今不夠一百年。蘇聯之後希望「收復」芬蘭,二戰期間打了兩場大戰──「冬季戰爭」和「繼續戰爭」,小國寡民的芬蘭出乎意料擋住超級大國,雖說有瑞典和納粹德國援助,但也是奇蹟。

隨著德國戰敗,芬蘭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蘇聯於1940年升格了「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Karelo-FinnishSSR),準備和「外芬蘭」合併。目睹東歐各國淪為蘇聯衛星國,芬蘭人明白不能指望西方,而單獨再打一仗亦結局可料。

芬蘭精英遂走全新路線:「巴錫基維主義」(PaasikiviDoctrine,巴錫基維是製定這政策的芬蘭總統),即學者歸類的「芬蘭化」。芬蘭承認自己屬於蘇聯勢力範圍,確保外交政策不違背蘇聯國家利益,以換取蘇聯不在芬蘭搞破壞、侵略,保存國內民主。因此,芬蘭不參加北約,和西方關係疏離,基本上站在蘇聯一邊,成了蘇聯和西方溝通的窗口。美蘇破冰的赫爾辛基會議就是在芬蘭召開。

為確保芬蘭「不成為歐美的反蘇基地」,芬蘭內政上也自我審查。媒體不能傳播反蘇意識,反蘇電影禁播,反蘇書籍被圖書館移除。這是「尊重」蘇聯,但也是防止蘇聯以「苦肉計」製造事端。芬蘭有不少親蘇政客,在蘇聯利益可能受損時就提出警告;要是選出強烈反蘇領袖,蘇方會公然施壓,芬蘭最終都屈服。這種關係到蘇聯解體及芬蘭加入歐盟後才告終。

在西方,「芬蘭化」是貶義詞,因為那代表在蘇聯出手前就主動放棄理想和原則,接受不完整的主權,向強權委屈求存,而且可能愈讓愈多。西方政客攻擊對手走和解路線時,每每用上「芬蘭化」一詞。芬蘭文化當年亦和西方世界脫軌,不少精英國民不喜歡那氣氛,選擇移民。

芬蘭人卻認為,為捍衛獨立、民主,已付出極多,絕非不夠勇武。「冬季戰爭」死傷7萬人,再一場「繼續戰爭」又死傷7萬人,當日芬蘭人口不過500多萬,有多少個7萬可消耗?打不過蘇聯,美英援助口惠實不至,國際輿論置之不顧,就是顧,莫斯科也不在乎,令他們深信「芬蘭化」已是最好選擇。

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香港成了英國的租借地,國際性的自由港。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華南的過程中,完全有能力收回香港。但毛澤東、周恩來從國際關係以及新中國經濟建設的需要出發,決定不急於收回香港的主權。此決定一出,世界為之轟動,有人表示欽佩,也有人不理解。為此周恩來作出解釋:『我們對香港的政策,是東西方鬥爭全局的戰略佈置的一部份,不收回香港維持其資本主義英國佔領不變,是不能用狹隘的領土主權原則來衡量、來決定的。我們在全國解放以前就決定暫不解放香港,這在長期的全球戰略中不是軟弱,不是妥協,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進攻和鬥爭。概括起來說,這就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此語一出,拂去諸多的疑雲,安定了人心(包括英國人的),保證了香港的穩定與發展。

解放初期,中國綜合國力還比較弱,但相對於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元氣大傷、國小力不強及香港這塊殖民地距離本土千里迢迢的英國,中國仍是較強的,完全有能力收回香港,這點英國心知肚明,眼見解放軍步伐止於深圳,不禁喜出望外。作為投桃報李,英國此後30多年在香港不敢作出任何損害中國利益的言行。相反地,有意無意地採取行動為中國創造利益:沒有參與美國對華實施的封鎖、禁運政策;容許甚至作某種程度的協助中國通過香港吸引外資、爭取外匯和進口外國物資;容許中國通過香港了解世界各國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及軍事技術狀況和吸納之;擴大與發展中外經濟交流;容許中國利用香港訓練各種技術人才;禁止國民黨甚至盟國在港搞對中國的破壞活動。

在香港這個地方,英國對中國作出「惟智者能以小事大」、「畏天者保其國」的典範。終其差不多半個世紀(1949–1997),英國始終能保持香港殖民地的現狀,並從中得到巨大的政經利益。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