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與偷步買車避稅案(4)

事件中各色言行大檢閱

 

三月九日買車案曝光後,特首於翌日下午會見傳媒,表示梁錦松做法不恰當,但純屬疏忽。記者問他,是否公開譴責梁錦松?梁是否違反了問責官員的守則?董當時不予作答。事隔五天(三月十五日),特首才明確表示梁違反了守則,並公開批評梁,但仍然以梁錦松引咎辭職顯示高尚情操為理由,拒絕梁的辭職,堅決挽留。

記者的提問,只需特首簡單回答,但竟然迴避,他是不曉得答還是不敢答?無論答案是哪個,五天後才表態,特首臨場應變的能力不禁令人搖頭嘆息;謂梁錦松請辭顯示高尚情操十分牽強,梁是在犯大錯面臨巨大壓力下才這樣做的,可以說是被逼,也可說是以退為進,不能一口咬定為情操高尚;挽留梁就更証明特首欠缺政治智慧。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因為愛將馬謖拒諫,錯失戰略要塞街亭,犯下大錯,哭著下令斬之。參軍蔣琬諫道:「春秋時楚國殺其大將成得臣,晉文公聞之大喜。今天下未定,而殺智謀之士,不是太可惜嗎?」諸葛亮答道:「從前孫武子之所以能制勝天下者,是因為能依法處事。現在天下大亂,兵爭四起,如果有法廢法,怎配討伐曹魏這些亂臣賊子?」最終還是斬殺馬謖。千餘二千年前的古人,都懂得依法處事的重要,梁錦松嚴重違《反問責制官員守則》,自當依法處分,口頭輕責幾句,怎能令天下人服?有責不問,問責制的公信力何在?對於犯錯的下屬,由路祥安、王明、馬時亨到梁錦松,董特首都保字為首,絕少秉公辦理。這種取向,是好是壞,特首似宜再三思量。

在行政會議審議提高汽車首次登記稅時,楊永強立即申報利益,當時某些行政議會成員就跟楊永強說,他並沒有參與制訂預算案,所以不存在利益衝突,根本毋須申報。要申報利益的,其實不限於參與制訂預算案者,一切在組織架構上有權或有義務得知預算案機密的人,都應該信守利益申報原則,該等行政會議成員理解有問題。

許多人都責備梁錦松於三月五日行政會議上不跟隨楊永強申報利益是蓄意隱瞞,但這些人有沒有想到,假使梁當時申報利益,梁是否就沒有違反《問責制主要官員守則》?是否就可免責?利益申報要在與聞機密之前做才有意思,楊永強當時是初聞提高汽車首次登記稅,他要申報利益是對的,但梁錦松於去年10月31日起便參與調整汽車首次登記稅建議的討論,一月時購了車,並於一月十三日登記和使用,這時申報有何用!只會自曝「疏忽」或「以權謀私」,他唯有一聲不吭,繼續「疏忽」。

立法會議員黃宜弘、陳鑑林及葉國謙認為梁錦松偷步買車是小事一樁,不應該小題大做。事件是大是小,不取決於所涉及的金額,而取決於其性質。一個最前列的問責高官違反《問責制主要官員守則》的部份重要條文,並涉及他的誠信和整個問責班子的公信力,這還算是小事一樁?香港政客的議政水平很差勁又一例。

梁錦松在解釋預算案不得不加稅時,衝口而出說了一句「有幾許風流,就有幾許折墮」,市民普遍感受不好,認為語帶涼薄。這件事我要講一句公道話,97之前幾年,香港經濟高度泡沫化,幾乎是全民皆炒,炒樓炒股,能夠把持得住,專注於本業本職的人很少,許多人滿身暴發戶嘴臉,難看極了。作為對當時景況的深刻反省和批判,梁錦松那句概括性的話大體沒錯,用意不外解釋現時要為從前的錯事付代價,雖痛苦卻無奈,我不認為他心存涼薄。

買車案事發後,許多人的怨氣一發不可收拾,其中一位女仕就揶揄梁錦松生女為「老樹開花」,私意認為這樣的人身攻擊很不好,如果說梁錦松那句話涼薄,這句話不是更涼薄?以暴易暴,何必!

另一位女仕則在電台峰煙中哭著般告誡公務員不要再揮霍無道,否則再難支撐他們一班「敗家兒」,說得既貼切又感人,不知我們的公僕聽在心裏,可有一絲內疚?

我不知大家從預算案及偷步買車案中得到甚麼啟發,個人就覺得,當痛罵董特首、梁錦松、一眾高官、公務員、政客及壟斷性大商人種種的不是時,我們要記得,他們不過是香港人的縮影,有怎樣的市民,就有怎樣的高官、公務員、政客和商人。希望他們立品,廣大市民首先要自己立品!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