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的第六份施政報告 (5)

加強加快中港合作融合乃後知後覺

 

報告強調日後會加強與內地經濟合作。第33段提出要加快通關和改善口岸銜接:「將於今年一月二十七日在落馬洲/皇崗口岸實行二十四小時人流通關,並將同時採取措施,改善羅湖、沙頭角口岸的通關條件」。第35段則提出要加快與珠三角的經濟融合:「當前的國際競爭,主要表現為各經濟區域間綜合實力的競爭,單個城市往往因勢單力薄而難以取勝。香港只有與區內其他城市加強優勢互補,才能帶出最大的優勢……..香港希望整個珠江三角洲成為自己經濟發展的腹地,進而向全國輻射。珠江三角洲則可利用香港迅速提升整個地區的競爭力和地位,進而向世界邁進。」

加強與內地經濟合作,加快與內地特別是珠三角的融合,過往數年一直是許多學者專家的共同建議,特區政府卻涯岸自高和大香港主義,對建議就算不是置若罔聞,亦肯定是毫不熱衷,現在才有這種認識,實在太後知後覺了,但遲覺總好過不覺,大家且放它一馬。

方向定出不難,但怎樣具體落實它才難。珠三角各地自有其利益和算盤,香港要加強和它們合作、融合,必須提出一套雙贏方案才行。時移世易,珠三角各地經濟如日中天,現在是我們求人,說不定方案要別人贏得較多,我們贏得較少,才可爭取到別人的衷份合作。

穩定物業市場與中港融合及改善營商條件有矛盾

報告第25段強調穩定物業市場的重要:「穩定物業市場,是香港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條件之一………不久之前政府重新界定政府在房地產市場的角色,同時推出多項穩定樓市措施。」

穩定物業市場其實就是托市,過去五年樓價已經大跌65%,和高價相比,現時樓價和租金當然很相宜,但和鄰近地區相較,仍是太高,還是有失改善營商條件之道,對吸引外資,留住港資恐怕有點困難。不知特首及高官知否,與內地經濟融合其實就是加快縮窄中港兩地的價格差距,在聯繫匯率不變的前提下,這意味著香港的一切商品和服務價格會一直趨跌,而托市則與這個趨勢對著幹,特區政府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想要甚麼,魚與熊掌許多時候是不能兼得的。

「果斷解決財赤」仍欠果斷

過去二年,政府財赤分別為六百餘億元及七百餘億元,如不剎止之,後果不堪設想,董建華表示要果斷解決財赤:「消滅財赤必須從積極促進經濟增長、大力節省公共開支和適當增加收入三方面入手。……..就當前來說,政府首先考慮的是以節流和開源作為主要手段,然後配合經濟增長,在未來幾年基本解決財赤問題。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各種措施,到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把預計的二千二百億元政府經營開支,削減兩百億元;另外,我們也會適當增加稅收和一些政府服務的收費,以達到有效解決赤字的目的。」

怎樣開源節流?特首沒有具體說清楚,只是說有關的詳細安排,財政司司長會在三月份的預算案中公佈,但觀乎特首自己許下的指標,節流不外是在2006至2007年度將預計的2,200億元政府開支減少200億,即四年後才逐步削9.1%。至於開源,特首只是含糊地說適當增加稅收和一些服務收費。我們有理由相信,政府絕不會大刀闊斧地果斷解決財赤,恐怕仍將畏首畏尾、贍前顧後地慢慢推進。如果我的猜測與將來的事實相距不遠,那巨額財赤這個急驚風又再次碰上慢郎中了。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