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的第六份施政報告 (4)

始終未能掌握問題關鍵

 

施政報告在「推動經濟轉型」一章談到改善營商環境,特別指出:「香港要走出經濟困境,就要想方設法吸引外資,留住港資,……政府近年已努力削減各種與營商有關的繁瑣規則,取消過份的規管,精簡程序,並提高行政效率,務求減低營商成本。」

很明顯,特首明白改善營商環境對吸引外資,留住港資十分重要,而減低營商成本則為改善營商環境的核心因素。如何減低?我們的特首提到削減繁規,精簡程序及提高效率,但就是不提削減三高(高匯價、高樓價租金及高工資)及提升一低(人的素質低,許多僱員連中、英文都弄不通),而偏偏外資港資最忌此三高一低,否則何需紛紛北望神州?

特首是看不出還是迴避香港的弱點?看不出反映特首欠缺敏銳的分析力及判斷力,迴避則反映特首諱病忌醫,都只能証明特首領導能力的差勁。

特首特別提到,「香港旅遊業是少數經濟增長點之一,未來發展潛力很大,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旅遊中心,香港也因此成為全球第五大旅遊中心」。特首對旅遊事業倒是蠻樂觀,但他可有想到,如不能降低「三高」,恐怕有旺丁不旺財之嫌,來港旅客縱使不少,但由於物價高昂,大都忍手不買,哪有甚麼意思?香港早已喪失購物天堂的美譽,在珠三角價廉物美的貨品衝擊下,於今為烈罷了。

談到提升人才質素,報告第20段謂:「建立知識經濟體系,人才是關鍵因素,而人才又是香港最寶貴的資源。推動經濟轉型中最主要手段,是堅定不移地投資於教育,開發本地人才資源……我們將完善已經初見成效的各項教育改革,善用教育資源,提升教育素質,鼓勵終身學習和加強人才培訓。」其實,不管什麼體系,人才都是關鍵因素,哪個地方或企業掌握了人才,哪個地方或企業就勝。特區政府推行了哪些教育改革並已初見成效呢?董建華語焉不詳,就我所知,千變萬變仍是填鴨教育,灌輸盡是知識,特別是技術性,實用性知識,對學生的德育、智育,不見得就較港英時代更重視,費了許多人力物力調教出來的大學生,大部份都是一個樣:無理想、原則,思考力弱、自私短視、急功近利。

教育,如缺少德智,就有如練拳不練功,學生是不會長進的。終身學習,不外多增幾張沙紙,唬唬人可以,要幫助香港走出困境,難矣!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