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經濟復甦得對症下藥及忍得短痛(一)

面對經濟江河日下,生活壓力日大,香港人的耐性愈來愈小,大家都想知道,何時香港的經濟才可復甦?

香港的經濟不景,有周期性因素,亦有結構性因素,而以結構性因素為主導。結構性因素並非一如特首或高官所言,是因為知識經濟的來臨,我們要轉型,而是因為香港競爭力弱。競爭力弱是因為三高一低(匯價高、租金高、薪金高、以及員工素質低),不是一般的高低,而是離譜的高低。與國內比較,香港競爭力有如侏儒對巨人,不在話下,對東南亞諸國、台灣、南韓以至日本,也因為這些國家貨幣大幅貶值,使香港競爭力相形見拙。

正因為此次經濟衰退主要是結構性的,香港不能指望外圍(主要是歐美日及中國)經濟好轉就好轉,這是過往周期性經濟不景轉好的模式,這次不管用了。要令香港經濟盡快復甦,還得針對結構性因素。特區政府對解決當前經濟困境束手無策,首先是對形勢判斷錯誤,然後是開錯藥方。

要重建香港競爭力,不外兩途:讓貨幣貶值;讓商品(包括房地產、服務)價格下跌。

我是較傾向第一途的,也就是廢除聯繫匯率制度,讓港幣大幅貶值,直至港貨恢復競爭力。這個做法,當然會引起動盪,但較諸第二途,還是比較利多於弊,內部矛盾較易擺平,痛苦也較少。

特區政府既然決意悍衛聯繫匯率,就得依靠第二個方法:讓商品價格下跌。荒謬的是,政府不但沒有想方設法加速這個價格調整(我這個提法肯定會被民生派痛罵),還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種種人為干預,防止價格下滑。這就不能不使香港經濟復甦更慢,大家的痛苦更深。

人為干預包括98年動用千億港元抗擊國際金融大鱷、停售官地九個月、暫時停售及減售居屋、對公務員大幅加薪、不肯加速羅湖24小時通關及不肯對國內專才及人才大開方便之門等等。我完全明白,上述某些措施有時是基於政治壓力,但一個有為的政府,必要時得敢於抵著群眾壓力,雖千萬人,吾往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