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錯失點滴(一)

董特首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評論者多,許多我想表達的看法,都有人發表了,不贅。但有幾點漏網之魚的觀點,還是值得同大家分享的。

施政報告謂:

目前的困難,有周期性和結構性兩方面的原因……經濟的結構性調整,是源於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以及信息科技日新月異,帶來知識經濟的新時代。我們的國家在世界上迅速崛起,既帶來許多新商機,又產生新挑戰。這些大趨勢,迫使我們的經濟結構非調整不可。」

指出今日香港經濟不景有別過往,不光是周期性,還有結構性,這是對的,但將結構性調整歸咎於知識經濟的來臨,實在不敢苟同,主要還是因為香港已嚴重喪失競爭力。競爭力弱則因為三高一低(匯價高、租金高、薪金高,以及員工素質低),不是一般的高低,而是離譜的高低,香港的產品及服務普遍地價高質劣(以價論貨而言),自絕於市場。相反地,國內則三低一高,不是一般的低高,而是離譜的低高,香港與國內富庶地區為鄰,競爭難免份外激烈、無可避免,但又是高下立判,相形見拙(國內薪金乃香港九分一,樓價乃香港五分一至四分一)。國內經濟一日千里,競爭力強,已是世所公認,目前許多經濟專家已認為「亞洲(經濟)危機,中國製造」,並不排除將來「世界(經濟)危機,中國製造」的可能性。我們發覺,國內經濟蒸蒸日上,並非因為中國較香港進步,已進入知識經濟,它依靠的只是一般行業(這些行業香港亦有,某些可能更先進),但因為租金(樓價)、薪金很低,員工素質高,產品及服務價廉物美,十分具競爭力。施政報告可能亦認識這點,就是不敢明言,故隱晦地說「我們的國家在世界上迅速崛起,既帶來許多新商機,又產生新挑戰」。

施政報告道:

「香港的經營成本高昂,必須走高增值的道路。」

「香港不但有富創業精神的市民,還匯集了眾多具有經營管理經驗的人才與專業精英,以及許多國際級的優秀企業。」

承認香港經營成本高昂,但不承認員工(企業)素質低,不是實事求是。指出必須走高增值之路,但沒有說清楚怎樣走法,徒具方向,不問具體。我不認同施政報告的處方 ── 走高增值之路,香港缺乏走高增值的全面條件。高增值其實就是高生產力,一個國家或地區要具備高生產力,必須擁有一個或多個主導性行業,生產獨特而市場價值高的產品或服務,而這些產品或服務所創造的金額必須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有主導性比重。在可見的將來,我看不到這種可能性,香港人不是搞高科技的料子,光靠「在原有基礎上鞏固自己的強項,同時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恐怕不是真的走上高增值之路。

高租金(樓價)、高薪金只能來自高生產力,在沒有那麼高的生產力前,我們還是要求與之相適應的租金(樓價)、薪金為宜。否則,競爭力會長期居下風,苦日子揮之不去。個人的處方很簡單很傳統,就是化三高一低為三低一高,表面上很難,其實易過空中樓閣的高增值之路。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