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寄望於高官、政客者

數日前,幾位立法會議員率領三十多名市區重建局職員,由中環匯豐銀行總行遊行到政府總部,抗議政府及公營機構帶頭裁員。民主黨勞工政策發言人鄭家富批評,政府高官支持「瘦身」的言論,會助長私人機構的「炒人之風」;代表衛生服務界的麥國風則指出醫管局有意裁減十名顧問醫生,是可恥的做法。 

        看到這樣的行動,聽到這樣的言論,不期然十分反感。隨著本港經濟進一步惡化,公司重組和裁員潮近來連綿不斷,除大規模裁員外,一些大型銀行及公司紛紛把後勤工序北移至內地,以節省成本。受經濟不景影響,各行各業都處境艱難,許多都面臨裁員壓力,尤其是飲食、保險、建築、零售、運輸及証券六大行業。公營部門最近亦加入裁員行列,市區重建局和旅遊發展局先後宣佈小規模的裁員,醫管局與康體發展局也表示進行「瘦身」,以便提升效率。

        97年10月的亞洲金融風暴以來,香港高匯價、高薪金、高租金及員工素質低的致命弱點表露無遺,嚴重削弱香港產品及服務的競爭力。過去四年,各行各業日子愈來愈難過,怎樣才可生存下去?要改變高匯價及高租金,企業無能為力;員工素質低怎辦?不外是換人或加強培訓兩途,換本地人,由於普遍都差,換到好素質的機會不大,要換入外地人,限制多多,亦不實際。至於加強培訓,由於員工素質低,事倍功半。總而言之,員工素質低這個因素,企業可做的亦不多;企業唯一較有能力主宰的,就只剩下高薪金。

        要整治高薪金,不外二途,減薪或裁員,兩者都會打擊員工士氣,但兩害權衡取其輕,企業因而多取後者。在經濟嚴重不景下,裁員有正面意義,是犧牲小我(部份被裁員工),保存大我(企業及全體員工)的一種必要手段,是企業生存之道。不准企業裁員,最終只會導致整個企業元氣大傷,甚至覆滅,那時更多或全體員工都要失業,結果豈不更壞?

        香港的政客,眼中就只有選票,只懂得投選民所好,但大部份選民都不免目光短淺,只關心自己的短線利益,影響所及,政客所作所為最終亦只能是滿足了部份選民的短線利益,但犧牲了香港及全體選民的中、長線利益。

        較早時,公務員要全體加薪,站在香港整體利益,政客理應出聲反對的,但最終還是噤若寒蟬,照批如儀。何以致此?還不是怕喪失公務員、半公務員及其家眷的龐大票源?過去數年,私營機構早就不絕裁員,何用政府及公營機構「帶頭」及高官去「助長」?公營機構現時才開始跟進,政客居然倒果為因,做騷抗議政府及公營機構帶頭裁員,所為何也?看來又是為了爭奪一切僱員的未來選票。

        我們的高官亦較政客好不了多少,不應做的事,做了許多,許多應做的事,怯於反對聲音(輿論、政客、利益團體及民眾),卻不敢做。香港現時正面臨開埠以來所未見的困局,亂世出英雄,本是高官及政客大顯身手的絕佳機會,但觀乎他們的識見、才具,這千載難逢的機遇,看來要白白浪費,真可惜!

        政治家與政客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有原則有識見,置個人利益於度外,著重整體的長線利益,必要時敢於超乎群眾的盲目,帶領他們走上正確之路,後者則否。我敢斷言,一日香港高官及政客沒能晉昇為政治家,提升自己的管治∕議政能力及處事氣魄,帶領市民而非被市民所帶領,香港就一日不易走出今日困局(借助外力或有利外在環境另論),而企業及市民的苦難就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