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不易,用人更難(6)



「放馬跑論」錯誤百出

 

施永青先生極端輕視筆試、面試等傳統鑑人法,而鼓吹用「放馬跑」方法去代替之。我不是一個唯傳統論者,不會盲目推崇傳統或反對新式的知人及用人方法,但我不得不指出,施先生的「放馬跑論」(見《知人不易,用人更難(1)》附文三)在實際應用存在不少謬誤:

1.

對新人的選任,傳統方法其實亦是另一種放馬跑,祇不過傳統方法是在筆試及面試階段就己讓一大羣應徵者(馬)賽跑,而施先生則輕輕跳過面試,應徵者「多數都請」,然後讓他們在試用期或正式工作階段才賽跑。不用說,早跑好過遲跑;

 

2. 用錯人是要付代價的,所任用的人額外人數越多、職位越高及試用期(或正式工作期)越長,則代價越大。筆試及面試用意在於在實際工作開始前從芸芸應徵者中選出最適合的一人,以便減少用錯人的數量、機會和時間,以及隨之而來的代價。施先生跳過筆試及面試的階段,一開始就讓一大羣應徵者進入試用期甚至正式工作期,經過一段相當時間後,讓工作表現去證明誰是人才,假如空缺祇有一個,表現最好的那個人就留下,其他的人就解僱。這種發掘人才的方法,用錯人的數量、機會和時間自是大增,所付出的代價亦因而大增;

3.     用「放馬跑論」去發掘人才有效的前提是放一大羣馬(應徵者)賽跑,看誰跑得最快。但當空缺祇得一個,那麼就祇得一匹馬跑,缺乏比較,我們怎知道這匹馬是否跑得最快?除非施先生不計成本地多容納十位八位應徵者落場去跑,經過一段時間(三至六個月),由事後賽果去證明誰跑得最快。縱使施先生肯不惜工本,「放馬跑論」許多時候仍會無法實施,例如:當空缺是高職如總經理,你不可以同時委任十位八位應徵者為公司的總經理,由他們在一段時間內比拼表現定輸贏,因為全公司上下不可以同時聽命於權位相同的十個人;就算空缺是微不足道的基層員工,但分行或辦公地方沒有多餘的配套資源(例如座位、電話線、電腦及盤客源)去容納多於一人。「放馬跑論」這方面的局限,顯突了傳統鑒人法的優越。縱使應徵者祇得一人,傳統鑒人法亦可在工作(賽跑)前鑒定他是否具備特定空缺所需的特定條件;
4. 在「放馬跑論」,施先生含含糊糊地說,「一跑就知道哪隻跑得快」,但人與馬是不同的,馬可以鬥快,施先生的下屬不是田徑選手,他們的競賽該不是跟馬一樣鬥奔跑速度吧?馬鬥快其實比喻競賽,施先生沒說清楚,在實際運作的層面上,他讓一大羣下屬競賽,究竟競甚麼。不可能是鬥「德、才、識、情」,因為評定誰最出色需要知人之能,非施先生所長,亦有違「放馬跑論」以結果論成敗的精神,當非施先生意之所指,最可能是鬥顯而易見的業績。如果我的推論離事實不遠,問題就來了。我在本文內所提及的知人手段是素質測評,而施先生所使用的業績考評則是截然不同的一種知人手段。

業績考評是針對員工工作結果的分析與審定,而素質測評是根據員工的言行舉止,對員工的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包括德、才、識及情)的估量與判斷,它側重於員工的潛能和隱定性等內在要素。對於領導人及主管來說,了解員工的素質常常比了解他做了甚麼業績更重要。因為業績是與員工特定的天時、地利、人和及其他特定條件結合作用的結果,很受外在因素影響。業績並不穩定,業績差往往不能說明員工素質差,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用其長;業績好亦每每不代表員工素質好,很可能是因為上司、下屬能幹,讓他得以貪天之功為己功,亦可能因為該段時期員工運氣特別好,表現有如神助,更可能因為主要競爭對手太弱,讓他水中無魚蝦為大。由於外在及偶然的影響因素太多,以某段時間(二年以下)的業績論英雄,就有如以貌取人,判錯的機會極高。

素質測評則是測定員工德、才、識、情各方面內在的穩定性因素,這些因素才是決定功業成功的要素。不言而喻,素質測評是鑒別人才的更佳更可靠手段,業績考評不能取而代之;

施先生在8月23日發表的《安插親信不如自由組合》一文,進一步闡釋「放馬跑」:「我沒有興趣研究相馬,因為與其透過觀察馬的體態去推測隻馬是否千里馬,不如放牠出去自由奔跑,那不是更快可以見真章嗎?」施先生就是不明白,觀察馬的體態是素質測評,觀察奔跑速度是業績考評,兩者高下不可同日而語。

 

5.

僅知哪位員工業績好(知其然),卻不知他為甚麼業績好(不知其所以然),這不是真正的知人,用人之道自是無從發揮;

 

6.

有空缺時,施先生放棄利用面試從眾多應徵者去篩選最適合的,而隨意聘請,讓他或他們「試試」,能適應無為而治(施先生通常不講究不要求好成績,甚至合格成績)及願意留下來的,通通都要。施先生的賽馬羣就由這些「隨意聘」、「試試」、「適應」及「願留」的馬組成。千里馬是快馬中的快馬,但在施先生的賽馬羣中跑得最快的,不一定是快馬(完全可以是慢馬中的最快而己),更不一定是千里馬。選馬而不懂得或不講究相馬之道,先天就冒上錯失許許多多千里馬或未來千里馬之險。

「放馬跑論」錯誤百出,基本上不可取代知人之能,完全不能發揮選拔真正出色、真正適合人才的作用,「知道哪隻(馬)跑得快」亦無濟於事,施先生看來仍「須花心思去學相馬」,或者花心思去尋找伯樂,讓伯樂代他相馬。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