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你的思考力

二天前讀者小平君寄來電郵一則,附列了我的舊拍擋施永青先生大作一篇(見附文)

 

施先生於文內主張人不應知難而進,反而該知難而退。小平君自謂向來是一個積極進取者,認為人為達目標,應盡力克服一切妨礙的困難,因而在價值取向上不大認同施先生的觀點,但施先生的文章又似乎很言之成理,他想不出好的論點去反駁施先生,希望我談論一下

 

我看完施先生該文後,發覺他的觀點的確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欄讀者朋友虎藏龍之士甚多,不知可有人願意代勞,回應小平君?

 

所有回應請電郵給我。若7天內沒人回應小平君,或回應有補充空間,我會談談個人看法。

 

 

 

附文

 

知難而進不符合天道

 

施永青
2007
419

 

受大專商學生聯會邀請,作他們就職典禮的演講嘉賓;答應後,才發現他們已為我出了題目—“Dif­fi­cul­ties mas­tered are oppor­tu­ni­ties won”。意思是克服困難等同贏取機會。我感到有點為難,因為我無法認同題目的含意。

 

我明白,主辦單位的用意是希望我鼓勵年輕人積極進取,不要害怕困難,若能知難而進,當可贏取更多機會;但我覺得這種西方流行的信念,其實不符合天道。與其違心地去講些客套的老生常談,不如把我心中的信念如實地講出來。這樣唱反調,雖然有點不禮貌,但起碼可使同學知道,事物亦可用相反的角度來觀察。

 

我告訴同學: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正常的反應是知難而退。這沒有甚麼不對,只要有其他的途徑一樣可以達至目標,為何不試行其他更易行的途徑?

 

老子說:「上善如水。」他認為水的行徑最善,最符合天道。水只會向低流,在遇到阻礙物時,會轉向,繞過就算;除非完全受阻,那就只好停下來,積聚位能,慢慢待水位升高,直到升越阻礙物,才繼續向低流;久而久之,甚至可把阻礙物沖掉,流得更為順暢。

 

毛澤東在打仗時,就不喜歡挑戰困難。若果敵強我弱,當然走為上著。所以他選擇「敵進我退,敵疲我擾,敵退我追」;並主張「在戰術上要以十對一」,即人多欺負人少,以壓倒性優勢去制服敵人,深明孫子所說:「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按孫子的說法:「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不戰而屈人之兵」。即是說:善於打仗的人,沒有智慧的名聲,也沒有勇猛的功勞,他之所以打勝仗,是因為他先積累足夠的力量,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早已勝券在握,不用開戰,敵人已要逃跑。

 

我年輕時,受西方尚智的文化影響,以為人可以掌握知識,克服困難,想征服自然,改造社會,不懂得敬天順道,結果自討苦吃。後來我接觸到老子的思想,知道人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才不敢妄言挑戰困難,懂得謙卑。

 

我發覺,人若是為了一己的自尊,不顧後果,知難也要進,只會害人害物。當人被困難纏繞至無法脫身時,即使機會出現在眼前,也只會分身乏術,無力把握。因此,“Dif­fi­cul­ties mas­tered are oppor­tu­ni­ties won“的說法,我很難接受。

 

有些朋友認為,我平時做事進取,勇於嘗試,不似如此消極。其實,這只是美麗的誤會,我選擇做的事,大部分都是取其易,並非貪其難;只是一般人見其難,不見其易罷了。我只會在別無他選的情況下,才被迫去面對困難的。瀑布是來到高高的懸崖上,見走投無路,才一躍而下的。

 

(轉載自2007419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