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致命傷–人的素質不斷弱化(65)

從知人之道到發達秘笈

(原文發表於200729)

 

有朋友看了我早前《知人不易,用人更難》系列文章, 向我請教相人之道。

我說,我不是已將相人之道寫在文內嗎?該系列文章第三篇說:

「知人,就是懂得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中鑒別他的德行、才能、學問、識見和性格。愈能於短時間內精確掌握別人的德、才、識及性格,知人就愈高明。

知人的能力基礎,在於洞察力、分析力、推理力、判斷力、學問和識見,這些能力越強,知人之能就越厲害。

一定的言行舉止,代表了一定的德、才、識 (學問識見)、情 (性格)。同一言行舉止,不同人所接收的訊息或理解可以截然不同,知人之能越強,則理解及判斷越精確;人才有許多表象或假象,亦有許多枝枝葉葉的大大小小的優點缺點,知人首重看穿本質,看透主流。」

朋友道:「那太簡單了,我希望你能詳盡、精細些,將具體知人之道列出來,以便我可在日常工作上照辦煮碗」。

持朋友相同或類似看法的人,很是不少。

我其實已將相人的宏觀方法說了出來,將方法進一步微觀化是否更好?應該好些,但不會化腐朽為神奇。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其實很簡單:

 

1.

好的方法,都是特定條件下的產物,當客觀條件變了,方法必需隨之改變,世上沒有一成不變但永遠湊效的方法。岳飛說得好:「用兵之妙,全乎一心!」戰場上千變萬化,哪有死板而長勝的戰術,唯有靈活變通,因時因地制宜才可保持不敗;

 

 

2.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埸空。要有真功夫,光曉拳法是沒用的,要使拳法有威力,必須配以腰馬力(即拳力勁道)、速度。更重要的是,臨場搏擊,如何尋找對手破綻,如何靈活運用拳法,何時攻何時守,這就涉及戰略頭腦;

 

 

3.

任何學問、技術,要能實際應用而又有力量,必須方法與駕御或活用方法的能力相結合,後者主要包括頭腦、性格,具體條件視學問、技術是什麼而定。

以知人為例,一定的言行舉止,代表了一定的德、才、識、情,知人就是要懂得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中鑒別他的德行、才能、學問、識見和性格;更要了解人的言行有許多表象或假象,知人首重看穿本質,掌握主流。這些講的都是宏觀方法,但光有方法不行,還得有體現知人之道的能力:洞察力、分析力、推理力、判斷力、學問和識見。

鑒人者如果自己的頭腦不好,不容易從別人言行中判斷他的頭腦是好是壞;自己沒有學問,不容易判斷別人腹中究竟有多少墨水;自己沒有出色的識見,不容易鑒別別人識見的高低;沒有良好的洞察力、分析力、推理力和判斷力,不可能從別人的片言隻語、舉止行藏中接收到準確的訊息或理解,更不會看穿本質、掌握主流。

掌握知人的方法易,擁有知人的能力基礎難!知人之能,有先天,有後天,先天條件不足,就得靠後天補救,而後天成份較重的學問,亦非長年累月下苦功不為功!

坊間有不少書,教人如何發達。翻閱之下,我發覺絕大部份這類書本都是提供方法為主的,絕少教人如何練好配套的應用能力:數學能力、分析力、推理力、判斷力、商業常識和性格(果斷、自律、沉忍等等)。方法有好有壞,但多好的方法,都受制於客觀條件,而客觀條件是千變萬化的,能使方法與時並進及與客觀條件相適應的,必須同時甚至首先掌握配套的應用能力!

沒有這個先決條件,這些所謂發達秘笈,不外廢紙一張!

香港人普遍急功近利,要成功,但又不肯下苦功,許多粗製濫造的發達秘笈因而總有市場。對於此類朋友,我唯有寄語他們:不辛苦,怎會找得世間財!天下無免費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