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場近期一些說法和現象的看法(1)

加辣招實施不覺兩個月有多,近期市場上一些說法和現象很值得與大家分享。

自住、家人住,(買樓)沒問題

較早時候,一個素來較有公信力的大發展商論及樓市說:「樓價不會天天升,自住、家人住,沒問題,不要炒樓」。印象中,前兩年他亦說:「過去數十年,就算在樓市最高價位入市,事後回顧,仍然覺得便宜」。

大發展商的說法成立嗎?

我認為不大成立。樓價的長期基本趨勢是大漲小回,「就算在樓市最高價位入市」,最終亦會收復失地,這話沒錯。問題是「事後」要事隔多少年。如果你97 年摸頂買了嘉湖山莊,15年後的今日,你尚欠一、兩成購入價才可見家鄉。人生有多少個15年呀?!

可以選擇,當然選在樓市最低價位而非最高價位入市,錯過今次的低位,就耐心等候下次。最高價位入市,縱使「事後回顧覺得便宜」,這個「事後」,往往要等十年以上,在起初的四、五年,價位動輒跌40%至65%,實在太傷痛了!如果沒有實力或耐性守,你連這種終於「覺得便宜」的卑微回顧也沒機會享受。

在甚麼時候買樓,時機較能力更重要!最合算是在復甦期始初買,最要命是摸頂買。根據過去的紀錄,每一個循環從復甦期始初至繁榮期頂峰,樓價至少升三、四倍;相反地,見頂回落至見底,樓價往往最低限度跌去40%。我們此刻首先要弄清楚樓價是處於循環中哪一期,是復甦期當然好,是繁榮期初階亦問題不大,但如果是繁榮期的尾聲,你還建議大家入市,豈不是把大家放在火爐上嗎?弄錯買樓時機,愈有能力,損失愈慘重!

香港經濟逃不過循環,上一個下跌浪,歷時6 年,報銷65%樓價,這是多麼大的血的教訓呀?如果大家認同此刻樓價接近摸頂,何不忍耐一下,等待未來的浪底再買?

梁振英判斷樓價見頂及對「八萬五」有原罪感

梁振英於2013年1 月16日發表他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後,惡評潮湧,他在報告內所提及的房屋及土地供應措施、政策,許多人視之為「無料到」、「遠水不救近火」,與他在2012年初競選特首時所提出的土地房屋政綱落差實在太大了,都不肯收貨。

梁振英執政半年後,我在今年1 月初這樣評論他:『上台半年以來,梁振英自己及其深色梁粉不斷向外聲言不會推倒樓市,不但聲言,而且除了為遏抑過度?升的樓價而在去年10月推出兩個新辣招外,沒有推行任何推倒樓價的政策或措施,更沒有大舉增加土地供應。執政半年,「強悍」梁振英不強悍!』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對「不強悍」的梁振英不存厚望,施政報告沒有令我更失望,不將他的競選政綱與之比較,我會視之為務實,在合格水平以上,可以收貨。但我忍不住想,為甚麼梁在施政報告的房屋土地供應上不可以更強悍?除了大和解、和諧社會和怕得罪地產霸權,還有甚麼其他原因?到加辣招出爐後,我終於弄通了,梁振英不見得怕得罪地產霸權,但卻怕變相「八萬五」推倒樓市。根據?根據就在加辣招的意圖。

軟(口術,露骨地說樓價已高至人們負擔不起及泡沫隨時可破)硬(辣招)兼施地勸阻市民在現階段入市買樓曝露了有關高官內心的想法,梁振英和高官們看來是判斷樓價已急漲至一個極其偏高及危險的水平,隨時出現急跌大跌,現在於浪頂入市買樓的人屆時很可能虧損纍纍,甚至出現負資產,重演97年至2003年期間的哀鴻遍野。

既然偏高樓價已見頂或接近見頂,隨時會急跌大跌,自不用在這個時候還大幅增加土地供應再推一把。梁振英作為「八萬五」的始作俑者,親身體會過過猶不及的後果,最清楚它的殺傷力。梁振英口頭上不認同「八萬五」是上個樓市下跌浪的元凶,但內心卻很怕人們將未來跌市和他的變相「八萬五」(如有)相提並論,變相「八萬五」在樓價高危時刻因此可免則免。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