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刀事件,誰是誰非?(3)

主觀、單向、偏頗和以偏概全

 

雙方在上文的表述,誰是誰非?

 

我發覺醫療界(特別是心臟科專科醫生或醫學院)基本上沒人挺身而出支持威院的說法,支持余卓文倒是不少。

 

余卓文今年6月初向醫學會求助,並附上威院及其個人統計的通波仔數據,証明兩者之間參差。他不滿院方單方面指控他成績差,並指出沒有提供上訴機制是不公允的。醫學會會長謝鴻興透露,初步數據反映余卓文的手術成績不俗,醫學會已就余卓文的申訴去信醫管局主席胡定旭,要求當局徹查並秉公處理;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發信予醫管局主席胡定旭,不滿有關余的表現評核報告,以及報告內所列十一個由余操刀的結論存有「主觀性、單向、偏頗」問題,指出當中五個個案是多人合作的團體治療模式,不應只由余一人負責。至於其餘六個個案,則由任何醫生負責診治亦會出現同樣情況,無可能因上述評核報告而判定個別醫生能力有問題。香港心臟專科學院認為威院對余教授的指控有誤導成份,令其專業名聲遭嚴重損害,在未有完整調查前,不能從其手術個案得出有意義結論。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又強調,今次事件的處理手法不公平,要求立即恢復余卓文的工作,讓他繼續操刀。著名經濟學家關焯照說:『要準確計算余卓文的病人接受「通波仔」手術後18–24個月內(因手術導致死亡)的死亡統計數字是一件困難的事。讀者可以想想,由手術後至病人死亡這段時間起碼有18個月,當中存在許多與手術無關的因素及風險,引致病人病發身亡。除非在計算死亡率能夠完全剔除這個可能性,否則這個所謂「1824個月內的死亡率」是難以確立。』

 

醫學會及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特別是後者)都是專業、權威及中立的醫療團體,它們這樣力撐余卓文,顯示它們接受余卓文的臨床數據及覺得威院的數據「主觀、單向、偏頗」和 「誤導」。

 

和關焯照一樣,個人亦覺得以病人在手術後1824個月內的死亡數據作統計是不公平的(威院謂余卓文過去3年通波仔的手術死亡率曾高達8.3%,可能就是因為根據這審計準則。如按30天的國際審計準則,余卓文三年的平均手術死亡率是0.2%),我不相信那是國際慣用的審計準則。如果是,請威院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既然指控余卓文手術成績差的基礎是建立在「主觀、單向、偏頗」和「誤導」的數據和理由上,那樣的指控當然是不能成立的。

 

雖然威院口口聲聲說自己沒有選擇性地抽取數據審核余的手術成效,但事實勝於雄辯,它是以投訴余卓文的醫生2011年上半年的手術成績與余卓文比較的。既然威院指控過去3年余卓文通波仔的手術死亡率曾高逹8.3%,那麼理所當然應該同樣拿該醫生同期(即同樣過往三年)的手術成績與余比較。不這樣做而僅拿雙方2011年上半年的數據進行比較,不是「斷章取義」和以偏概全,是甚麼?

 

威院不僅篩選通波仔手術數據,對置換和封堵兩種手術亦照辦煮碗。據統計,過去兩年兩種手術全港各進行了40多宗,各有一半由余卓文參與或負責。多做就容易多錯,威院因此有篩選出余的高風險病例作比較之嫌。

 

對於威院的篩選數據,關焯照有精彩和一針見血的批評:『7位心臟科醫生的報告中將余卓文與一位作出投訴醫生的「通波仔」手術結果作出比較。問題在於比較結果的時段是取自2011年上半年成績。對筆者來說,這做法可能出現一個統計學上的問題──數據挖掘(Data Min­ing),即是在數據分析過程中,研究者祇是專注找出一些有利自己的結果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如果將兩位醫生其他時段的手術成績作出比較,會否得出相同結果?如果得出來的結果是完全不同,這便是數據挖掘了。』

 

久享盛名竟然是浪得虛名?

 

威院又拿余卓文11宗手術中出現的嚴重併發症來建立余卓文手術成績欠佳的結論。但必須知道,複雜、先進的置換手術和封堵手術專門研發給不適合開胸手術的高危病人,要在大腿的動脈開洞,伸入導管更換人工心瓣或封堵左心耳,但這兩種技術程序複雜,較通波仔風險更高,屬高危手術,而該等高危病人往往是八十多歲的老人,特別容易引發多種嚴重併發症。動輒就拿併發症無限上綱為手術欠佳,誰日後還敢為病人施手術?

 

馮康在電台接受訪問時一時口快,透露所謂的病人併發數據,主要是指余的表現不及團隊中另一名操刀的醫生(應是林逸賢)。由於手術極新,全球未有合格水平標準,余卓文未必不達標。馮康短短幾句話,引起兩個問題:第一,既然余未必不達標,為甚麼竟然產生余的手術成績不合格這個結論?第二,既然林逸賢說他常常被余卓文貶為副刀,那他的副刀手術又怎可和余卓文的主刀手術比較呢?既然無從比較,那又怎可得出「余的表現不及團隊中另一名操刀的醫生(林逸賢) 」的立論呢?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幾個簡單事實:

 

1.          余卓文少年得志,十多年前在行內已享有盛名,素來以擅長通波仔手術著稱;

 

2.          醫管局每年處理6,000宗通波仔手術,威院每年處理約600宗,而余卓文過去3年每年平均處理約200宗;

 

3.          盛名通常不會浪得,非有過人之能不辦;每年平均處理200宗,為全港通波仔手術量的3.4%,不可謂不大,工多藝熟乃必然結果。

 

你相信在通波仔甚至兩種先進技術方面,余不如林嗎?你相信余的通波仔手術成績連一個普通心臟科醫生都不如,竟然不合格嗎?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