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致命傷–人的素質不斷弱化(100)

大學生都大貶值,副學士還有甚麼價值

 (原文發表於2012531) 

特區政府在2000 / 2001年度曾經高調宣布,要讓六成年輕人有機會接受專上教育,並推出一系列措施,讓本地大專院校開辦大量自資副學位或程度相若的課程。很多原本祇開辦學位課程的專上院校,為了在這個龐大教育市場分一杯羮,便相繼開辦不同科目的副學位課程;至今,每年本港的副學位畢業生人數已超過三萬。 

某位年青的社會才俊較早時候在報上為副學士求職所受的「歧視」抱不平。他指出,每翻開報章招聘欄或瀏覽招聘站,很多時看到僱主要求應徵者須具「中學畢業程度」、「大學畢業程度」,卻很少看到僱主要求應徵者須具「副學士程度」,在大多數僱主眼中,「副學士程度」似乎毫無價值。 

不少學生和他們的父母有一種錯覺,以為文憑愈多愈好。這絕對是一種誤解,文憑貴精不貴多。精,一張足夠!不精,多多都無用! 

說來可能傷透許多學子和他們父母的心,許多僱主對副學士和非名牌大學的大學生是不屑一顧的。這樣的學位文憑,愈多他們就愈瞧不起,因為它們很可能代表著次貨,甚至次次貨。 

很難怪這些僱主這樣的態度,因為今時今日本港的大學生和僱員(包括大學畢業生)的素質一般來說,實在太差勁了。根據個人和一大群熟悉的資深僱主粗略統計,大學普通科畢業生「適宜聘用」(employ­able)的,不外510%,其餘九成多,僱主避之唯恐不及。香港的大學生素質江河日下,原因主要可歸納為幾點:上課時祇管一股勁兒抄錄筆記,被動地聽老師講課,沒興趣公開討論,不會據理力爭,不懂分析批評,遑論以創意思維解決問題;吃喝玩樂,熱衷追求異性,但不肯下功夫去掌握及融滙貫通本科知識及課本以外的通識;視思考為苦事、蠢事,不肯下功夫去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面對千變萬化的外在環境,自是一籌莫展;驕生慣養,吃不得一點苦,受不了一點挫折;過份注重死知識的吸收,但忽畧對「軟技巧」(包括未有糾正說英語時的濃重口音,不懂用Pow­er­Point進行簡報,掌握不了團體合作及領導技巧等)的操練和掌握,導致中英文都功夫不過硬,寫不出講不出符合邏輯及言之成理的文章和說話,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祇懂按本子辦事,尤有甚者,許多時候連按本子辦事也不懂。 

大學生尚且如此不濟,等而下之的副學士,僱主們又怎敢不另眼相看?不瞞大家,我寧願聘請一個中學會考有6BC的中五生,也不聘請一個中學會考祇有6E的副學士或6D的大學生。 

僱主聘人,不大需要高學歷的,要求「中學畢業程度」足矣;需要較高學歷的,通常要求「大學畢業程度」,副學士夾在中間,高不成低不就,這就是報章招聘欄或瀏覽招聘網站不見「副學士程度」踪影的主因。  

2007年一份調查報告(一時忘記是哪個機構做的)指出,百分之六十三的受訪香港僱主都希望能找到精通兩文三語,擁有專業知識又有良好工作態度的僱員。這些受訪僱主其實是指責香港僱員在工作能力及工作態度上都普遍不合格。報告明確指出香港僱員工作能力弱點所在,但卻沒有同樣明確指出他們如何及為何工作態度欠佳。在這方面,作為一個資深僱主,我倒可作小小貢獻。個人認為,僱員整體工作態度欠佳是因為大部份僱員多了一點囂張、庸俗、急功近利、跋扈、浮誇、馬虎、依賴、卸責和急躁,少了一點拚搏、勤奮、好學好思、堅忍、感恩、關切別人、服從、謙厚和創造性。這些原因有諸內形諸外,許多時候亦構成僱員工作態度欠佳的種種外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