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71)

從〝八萬五〞看社會眾生相(一)

(原文發表於2000724)

 

 

除鍾庭耀事件外,董特首最近另一備受爭議的話題就是八萬五房屋政策 我感興趣的不是特首及行政議會成員出現邏輯性問題的片言隻語, 諸如98年以來已不再提八萬五,自那時開始,八萬五政策己不存在不存在並不等於取消等, 而是港人對八萬五政策的前後轉變。

 

回顧一下八萬五政策出籠的背景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96年住宅樓價平均升了二、三成,豪宅甚至升逾六成。9713月份,僅僅三個月內,中小型住宅樓價便平均升了13–14%,高者更達17–18%,樓 價可謂與市民的購買力嚴重脫節,有能力置業者少之又少。根據統計,當時月入50,000元或以上的家庭佔人口總數8.9%,即170,000個。市區一個 500呎的新住宅單位動輒350–400萬,假設供七成,置業者每月最低限度要供25,000元,這是月入50,000元家庭亦感吃力的負擔。

 

97年初樓市發展愈來愈不健康:

 

1.         樓市由用家主導變成炒家主導

 

2.         樓價升至危險水平,與市民購買力嚴重脫節,用家承接力已呈弱勢

 

3.         大炒家見機逐步離場,市場充斥著的大部份都是後知後覺、一窩蜂的小炒家

 

4.         3月份市道異常熾熱,簡直是全民皆炒,局面漸有失控之勢

 

5.         部份有實力的用家,則恐慌性地入市,而部份業主,原本只租不賣的盤,亦火速轉租為售,甚至自己住的物業亦推出發售,趁高出貨之心,昭然若揭面對當前局面, 港府的反應是出奇地「冷靜」,除了跟地產發展商協商制定幾個壓抑炒籌、內部認購的措施外,真的採取了不干預市場的態度;高官無視炒風凌厲,還聲言炒風並未 蔓延至中小型住宅、炒賣問題不嚴重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