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218)

續有回應,請把握最後發表機會

(原文發表於2007628)

 

再有4位讀者朋友回應挑戰你的思考力»。我從中挑選了其中兩篇供大家參閱。

 

如無意外,我會在73日或4日談談個人意見,尚欲發表意見的朋友請把握最後機會。

 

附文四

 

回應「挑戰你的思考力」

 

王先生你好,

 

施先生所說的知難而退的“難”是理性分析的結果,其取向有選擇性的。

捨難取易並不等同放棄目標,正如打麻雀基最本策略”密食雞糊當三番”。

 

而小平君所謂知難而進的“難”是困境或逆境,當遇上時應積極面對將困難解決,不應退避。

 

施先生主張知難而退是智者所為,小平君主張知難而進是勇者所為,兩者並不矛盾。

 

傻貓上

 

2007627

 

附文五

 

回應「知難而進不符合天道」

 

王文彥先生:

 

小弟地先生今年來信討論施永青先生於文章內主張人「人不應知難而進,反而該知難而退」及「知難而進不符合天道」。王文彥先生的讀者小平君本來不同意施先生的觀點,但施先生的文章似乎言之成理,於是想不出好的論點去反駁施先生。今天王文彥先生要考考各位讀者的思考力,地先生有幸在此以文會友來信討論。

 

施先生在文內的觀點「知難而退」,使我想起在中學時代聽說過的一個故事:

 

美國太空總署發現在外太空低溫無重力的狀態下,太空人用墨水筆是會寫不出字來。

 

各位可能會問,難道前俄羅斯的太空人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嗎?

 

當然不是!前俄羅斯太空人一樣遇到同一個問題。

 

但各位讀者不妨猜猜,這兩個超級大國會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

 

當時的俄羅斯太空局相當聰明,他們「捨難取易」,墨水筆用不到,就改用鉛筆,這樣便能輕輕鬆鬆地解決太空人在太空無重兼低溫狀態下不能書寫的問題。

 

原來解決太空書寫問題是件如此簡單的事,但各位讀者可能會問,難道美國人想不到改用鉛筆嗎?

 

美國人當然明白改用鉛筆便能解決太空人在太空書寫的問題,可是美國人認為,把問題「避開了」,卻不代表解決「問題」,「問題」依然存在.…..

 

最後,美國太空總署撥出一大筆研究費用,旨在研發出一種在低溫兼無重力狀態下都能在太空書寫的太空墨水筆,在當時來說,是件很了不起的成就。

 

兩個強國,兩個解決方法!何解?個人認為兩者用不同的atti­tude去面對問題而已。

 

兩國對解決問題都採取不一的態度,這就是注重“prob­lem“和注重“solu­tion“去解決事情的差別!

 

後來有學者以此故事做例子,稱之為「工作態度的盲點」,並引申一些WorkHardWorkS­mart的理論。

 

我有一個奇想,就是若果當時的俄羅斯太空局負責人是施永青先生的話,他可能會笑美國太空總署「執著」或「知難而進」,他可能會說:「既然用鉛筆便能解決太空人在太空書寫的方法,何必浪費金錢去研發甚麼太空筆呢?」或「難道在太空書寫一定要用墨水筆嗎?」

 

施先生內文道:我只會在別無他選的情況下,才被迫去面對困難的」皆因他認為「知難而進不符合天道」。把這句話套用在太空人不能在太空書寫的例子裡,便能估計施先生對解決事件的態度,我相信當鉛筆也不能在太空書寫時,施先生也未必肯撥款研究昂貴的太空墨水筆,他的一向做法是「捨難取易」,說不定會建議用粉筆書寫呢!

 

若粉筆也不能在太空書寫時,施先生隨手便挑一樣東西去寫,若果試了多項方法也不能在太空書寫時,他才會「被迫」去面對困難,研究太空墨水筆。

 

我深信施先生是這樣想的!

 

由於各人的理解力都會因應個人的識見和社會經歷而有所不同,因此「知難而退」四字本身可以被理解成不同版本,本人嘗試對「知難而退」作出理解!

 

「知難」就是說人們對某一事件所認知的程度,例如當他認為該件事是「難」的時候,他就選擇「迴避」以尋求另一種解決方法,或索性「逃避」問題。而「難」亦可解釋事件處於「難以解決」、「難以捉摸」或「難以參透」的狀態。

 

舉例說:《三國演義》中寫道:

 

公元228年蜀魏交戰,馬謖違抗諸葛亮的命令,導致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省莊浪縣東)失守。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乘勝殺往西城(今甘肅省天水縣與禮縣之間)。此時諸葛亮正在西城,身邊軍隊很少。他命令部下偃旗息鼓,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焚香彈琴。司馬懿看到諸葛亮悠閒自在的樣子,唯恐其中有詐,便下令撤軍,這便是家傳戶曉的「空城計」。

 

上文中,司馬懿猜不透諸葛亮所想及敵我雙方的軍事形勢就是「知難」,而司馬懿以防有詐,並認定mis­sion­im­pos­si­ble,因此便選擇下令撤軍就是「退」。

 

:

 

諸葛亮把「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使敵轉疑以我為實」的策略套用在「空城計」裡,可憐的司馬懿卻不知道,其時諸葛亮只有二千五百兵馬,若他肯出兵攻打,諸葛亮必死無疑。

 

每當我們遇到「知難而退」的時候,都會汲取經驗和教訓以作賽後檢討,從中找出要「退」的原因,以代日後的「進」,這樣社會才能進步。縱使是天才,要進步都必須經過失敗,必須勇於遇「難」,因為人類從不知道甚麼是對,只知道甚麼是錯,每一次遇「難」,都能獲得寶貴的經驗值,以備日後「知難」而「進」。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上一分的運氣」,他投入燈泡的研究過程就是最好的證明,愛迪生不是試了超過一千六百多種的金屬才找到耐燃的鎢絲做燈泡嗎!?

 

再舉例說,一件事件Y的難度若以十分為滿分就有五分,若要解決這件事YA君的才智及識見若以十分為滿分去計算就必須有六分,如果A君的才智及識見是低於或等於五分時,A君將不能解決事情,他必須「知難而退」。換句話說,只要B君有六分或以上,他便能解決難度值等於五分的事情Y了。哪麼,識見及才智略低的A君若每次遇「難」的時候都選擇「退」,他由始至終都是一個值五分的人,但若果A君不怕「難」,提昇自我的才智和識見,可以想像若A君把自己由五分提昇到六分後,便能解決問題Y,若問題Y被成功解決,說不定A君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讀者WL道:「知難而退意代表原地踏步」,看了施先生「知難而進不符合天道」的文章後,我亦認為施永青先生在教我們「原地踏步」,相信亦是王文彥先生所不取的地方!

 

我認為,個人的識見及才智,不外乎讀多點書、擴大社交圈子以增加社會閱歷及勇於面對和解決問題。

 

甚麼香港的顧主都要請大學生呢?原因罷!

 

想找一個解決問題能力相對地高的人罷了,顧主請人返來不是要員工製造問題,而是解決問題。(王先生及愈來愈多的香港顧主認為,大部份香港大學生的思考力及才智都強差人意,這屬後話。)

 

天地萬物,由磐古初開至今,生物不斷在進化演變,人類由古時的原始人變成今天的現代人,都是「天性」如此罷,上天既然安排許多難題給我們,就是想看到我們把問題解決!

 

難道我們怕天不成?

 

「知難而進不符合天道」,不知從何說起,反之「知難而退」並不是上天對人的期望!

 

地先生

 

200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