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貨的治本,還看中央(1)

「一簽多行」收緊為「一周一行」,深圳戶籍人士每星期祇可以來港一次,而且配額不能累積使用。換言之,深圳居民每年來港不得超過52次。

 

「一周一行」對根治水貨客有宏效嗎?

 

關於這個問題,坊間已有許多評論,不少是切中要害的。

 

《信報》413日的社評說道:

 

『「一簽多行」收緊為「一周一行」,理論上當然有助紓緩中港矛盾,春天姍姍遲來總好過不來;不過反水貨客團體的憂慮亦不無道理,若然水貨客由深圳人變作香港人,情況並不會有顯著的改善。因此我們認為,「一周一行」必須加上相關的配套措施,例如內地海關必須嚴查攜帶大量貨品北上的香港旅客。香港方面,現在有人利用工廈作為水貨集散點,甚至有人把住宅改作貨倉用途,如果能夠嚴加取締,應該可以一定程度上遏止香港人受聘於水貨集團。一言以蔽之,惟有想方設法切斷水貨集團的財路,水貨客困擾香港人的問題方可徹底解決,否則一雞死一雞鳴,「一周一行」仍然存在着堵塞不了的漏洞。』

 

專欄作家高天佑評論說:

 

『據港府統計,去年憑「一簽多行」來港的內地旅客增加22%,至1,485萬人次,佔所有內地旅客的31%。但按人頭計算,去年曾憑「一簽多行」來港的內地客,其實祇有約150萬人,當中80%在一年內往返10次以下,98%往返52次以下,卻有約1%往返100次以上。

 

從上述數據可見,持「一簽多行」的內地客其實絕大部分(98%)都不是水貨客,真正有條件做水貨客(每星期來港最少一次)的最多祇有1萬多人。而且據筆者瞭解,這1萬多人都非常「專業」,像勤勞的工蟻,頻繁往返深圳與新界北區運貨,絕不會浪費時間步進港九市區。故大家平日在市區見到的拖喼內地客,可說99.99%都不是專業水貨客,而祇是掃貨自用的旅客或「兼職水貨客」(順道為親友入貨,賺點小錢)。

 

今次收緊為「一年52行」,無疑會趕絕這1萬多隻工蟻,但不代表水貨客會絕跡,而祇會回復到2009年、未有「一簽多行」之前的情況,即工蟻角色完全由港人擔任,皆因港人往返內地並無限制,一日十多行都無問題。自「一簽多行」於2009年實施後,內地水客憑著膽正命平、精壯勇武,壟斷了工蟻市場,令專業的港人水客難以搵食,祇剩下一些年邁的伯伯婆婆,每日走一轉搵30蚊茶錢。

 

當然,今次收緊之後,北區的水貨滋擾問題將略有紓緩,畢竟港人水客的人力成本較高,一些水位有限的水貨產品將不再划算,將令整體水貨活動略為收縮。此外,港人水客沒那麼勇武,對附近街坊的威脅亦會略減。』

 

兩者不約而同認為「一周一行」實施後,水貨客的滋擾將略為紓緩。要更顯著改善,《信報》認為必須加上相關的配套措施,特別是內地海關必須嚴查携帶大量貨品北上的香港旅客。但這些配套措施可能長期可望而不可即,在這方面,高先生有很內行的分析:

 

『最有效的打擊水貨措施絕非收緊「一簽多行」,而祇需要深圳海關「依法治國」,認真執行入境稅條例,對超出自用分量的貨品予以徵稅,便可在一夜之間令水貨活動絕跡,這甚至毋須修改任何法規或政策。對於這一點,中港兩地政府都心知肚明,卻一直沒執行。一來有地方經濟利益的考慮,二來內地仍很需要深圳這一扇水貨窗口,以供應安全可靠的日用品。

 

正因如此,今次大幅收緊「一簽多行」,可說是故意打偏的辣招,祇為做做樣子,順應香港民意(或也有為政改大局的考慮),但並不會根治水貨客問題。可以想像,3個月後的水貨問題依然嚴重,屆時內地方面可以雙手一攤,把波推回香港:「你們看到啦,現在的水貨客都是你們香港人呀,難道要我們限制港人北上次數嗎?」

 

相對來說,今次辣招最傷害的,是那98%每年來港少於52次的「一簽多行」旅客,他們並非水貨客,通常是來港美容、看醫生、喝下午茶、看展覽演出或安排財富管理,是真正的高增值貴客,但日後來港將極不方便,須每星期簽註一次,每次祇可來港一趟,不利於香港發展高端經濟。按照原意,「一日生活圈」將由深圳逐步擴展至全廣東,讓香港能服務粵省逾億人口裏的高端貴客,便足以肥到襪都著唔到,但今次一刀切收緊「一簽多行」後,便令這個大計完全破滅。

 

總的來說,這次中央出招,表面上是「香港民意的勝利」,但實際上無助於化解水貨客的滋擾,卻祇會打擊高端經濟,其實是得不償失,似贏實輸。』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