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158)

中原應修改肥上瘦下的報酬政策

 (原文發表於20061127)

 

中原董事們需要的撫心自問

 

從我1113日《中原地產董事酬金依舊離譜偏高》一文,大家不難發覺:

 

中原董事酬金不是一般地偏高,而是離譜地偏高!

 

中原董事們攫取這麼高的報酬,人們不禁要問:

 

1.      你們管理的公司規模、員工人數較文章所提及那麼多香港最顯赫的藍籌公司更大更多嗎?

 

2.      你們對公司的貢獻(具體表現為公司溢利)較上述大藍籌公司的主席/董事更大更多嗎?

 

3.      你們在社會上的名望、地位、人事脈摶、經歷勝過上述大藍籌公司的主席/董事嗎?

 

4.      你們個人所具備的綜合條件較上述大藍籌公司的主席/董事更優越嗎?

 

5.      你們居其位所付出的代價較上述大藍籌公司的主席/董事更高嗎?

 

6.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們是否應該檢討一下?因為你們分給自己的報酬遠遠高於他們!

 

何不修改肥上瘦下、貧富懸殊的報酬政策?

 

先別說最具震撼力的1996年及1997年度中原董事酬金,就算算2004年及2005年沒麼嚇人的董事酬金吧:

 

1.      2004年每名董事平均酬金為1,867萬元。該年中原營業額為183,600萬元,以2,200名營業員計算,每名營業員平均每月營業額為69,500元,以平均每月底薪6,500元及按中原當時的營業員佣金分成比率計算,每名營業員的年收入平均不外208,800元。董事平均年收入為營業員的89.4倍!

2.      2005年每名董事平均酬金為1,553萬元。公司營業額為187,400萬元,以2,200名營業員及上述(1)相同標準計算,每名營業員平均年收入約為213,000元。董事平均年收入為營業員的72.9倍!

 

3.      中原董事局明顯採取一種肥上瘦下的報酬政策。施永青先生、黃偉雄先生是中原收入最豐的員工!中原基層營業員胼手胝足,每年收入不外20萬,而董事們則高高在上坐而論道(尤其是施先生,整天上電視電台講政見民生,寫雜文,辦報紙,辦公時間少見人影,總之不務地產正業),收入卻是他們的八、九十倍,貧富極度懸殊,施先生整天說自己善待員工,這就是善待營業員嗎?他祇是善待最高層員工(主要是他自己和黃偉雄先生),何不稍為改變報酬政策,瘦上肥下?!施先生不是說中原的力量藏於基層組織嗎?是基層員工(營業員及中下層管理)於槍林彈雨中打硬仗,他們值得更高的回報!是時候大削董事酬金,以便適當地增加基層員工的收入了。

 

董事酬金的釐定,應遵循公平原則

 

2004年及2005年兩年,中原董事局主要董事為3人,分別是施永青(45%股權)、黃偉雄先生(10%股權)及張奕威先生。

 

在一間擁有權及管理權明確分開的公司,管理權是受到擁有權一定程度制約的。唯獨是在目前的中原,董事局中的施先生及黃先生集控制性股權及管理權於一身,完全不受任何制約,竟然可以罔顧45%在野股東權益,利用控制股東大會及董事局的權力,自己批給自己離譜偏高的董事酬金,究竟有否利用職權自肥,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我不敢奢望施先生效法長實主席李嘉誠先生。李先生慣例每年祇收取5,000元的象徵式袍金,對股東是慷慨得無話可說。

 

我祇是希望施先生可以公平一點,他不是常說「錢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很低」嗎?果如是,就算16年前訂定的制度容許他攫取超巨額的酬金,苟非取之有道,可否棄而不取?他是否可以效法匯豐,成立獨立之薪酬委員會去評核董事酬金,該等酬金乃根據個人及公司表現綜合基準計算。再退一步,施先生是否可以重新檢討董事們是否物超所值?我這點要求應該不算過份,一般公司的股東週年大會其中一個重要討論事項就是:

 

「重選董事並授權董事局釐定其酬金」

 

可見董事酬金是應該每年按情況而審定的,這樣才合理。在過往十四年,我不停地私下向董事們(特別是施先生)請求他們這樣做,可是都被拒絕。

 

公司任何制度,當它變得不合時宜不合理都應該修改,影響重大的制度更應如此,而修改之權責,全在現行董事局。目前中原董事酬金分享制乃1990年定立的,事隔16年,外間變化天翻地覆,而中原已膨脹了十餘倍,早就該大幅修訂了。施先生透露,96年以來已二度調整,但事實證明,調整後董事酬金仍然離譜偏高,可見調整十分不足。

 

施先生、黃先生及其他中原董事,如果你們無意利用過時而不合理的制度去自肥,請立刻按實際市場狀況大幅修改該項報酬制度!不要什麼都推賴在一個已離任十四年多的前董事及過時制度身上了。

 

偏高董事酬金,損害中原長遠利益

 

我反對中原董事偏高(更正確的說是離譜地偏高)的酬金並不純粹因為要保障自己的權益,亦是為了維護中原的長遠利益。

 

偏高的董事酬金,使到中原應得溢利遠遠低於美聯。純地產代理業務的股東稅前盈利方面,中原於954月至033月,八年間合共77,453萬元,平均每年9,682萬元;美聯於951月至0212月,八年間合共99,982萬元,平均每年12,498萬元,美聯較中原多29.1%。期間的營業額,中原為82840萬元,美聯則為778,337萬元,中原較美聯多做5.5%。營業額較多,而溢利反而較少,中原的成本肯定遠高於美聯,偏高董事酬金當為主因。溢利是一種產出(out­put),代表了生產力,市旺可以用來再投資,以壯大公司;市淡,可以用來捱過艱難期,等待黎明的重臨。中原這種結構性利潤較美聯少,就意味著在日後競爭中,中原可能愈來愈落後於美聯,美聯根本不必利用上市優勢就可以達到競爭領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