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撤資?國內官方媒體抨擊的對與錯(6)

批評其外,讚賞其中

 

我為何形容羅天昊「李嘉誠人中豪傑,已經看到這種苗頭,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這幾句話是「出奇不意、石破天驚」?

 

他的文章起初不是認為:

 

「鑒於李嘉誠最近二十年在中國獲取財富的性質,似乎不僅僅是商業那麽簡單。眾所周知,在中國,地產行業與權力走的很近,沒有權力資源,是無法做地產生意的。由此,地產的財富,並非完全來自徹底的市場經濟。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李嘉誠不顧念官方此前對其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拋售,造成悲觀情緒在部分群體中蔓延,其道義的高點,已經失守。低買高賣,確實是市場經濟,但是,地產、港口等產業,恰恰是中國最不市場化的產業,沒有權力的扶助,哪裏來的機會?合作時借權力,賣出時說市場,似乎雙重標準,讓人難以淡定。」

 

現在為何遽然從上述批判轉變到「李嘉誠人中豪傑,已經看到這種苗頭,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那是從大否定過渡到大肯定啊!肯定包含了對李撤資的了解和諒解,更包含對李嘉誠審時度勢、敏銳果斷的判斷、決定和執行的欣賞。

 

對於李嘉誠的撤資,吳曉波於《李嘉誠是一個怎樣的陷阱?》中,是這樣評論的:

 

「在中國宏觀經濟風雲飄搖、香港時局動盪的時刻,李嘉誠的撤資遷冊動作實在太過醒目,而他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依然我行我素,展現出“超人”過人的商業毅力和決策力,也許祇有將之放置于歷史的長河中,才能讀懂這位年近9旬老人的行為邏輯。

 

李嘉誠無疑是東亞資本主義模式的標本性人物,他的商業智慧中呈現出冷靜的政治決斷能力,每每通過與上升期的政治力量結盟,以對後者訴求的滿足與迎合,而獲得個人的巨大利益,這是轉型期財富積累的基本特徵。在這個意義上,他可謂是本次中國經濟大崛起中獲益最豐的“轉型期首富”。」

 

羅、吳對李嘉誠撤資的判斷、決定和執行的欣賞是不約而同地一致。吳欣賞的程度較羅尤有過之。

 

羅天昊撰《別讓李嘉誠跑了》時,好像是向中央提建議(建議「打壓富豪,收買底層,擴大政權根基」),但其實中央早已執行了這個新政策。關於這點,羅是心知肚明的,不然他是不會石破天驚地爆出「李嘉誠人中豪傑,已經看到這種苗頭,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這個可圈可點的評論的。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