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當政最有能力化解香港土地房屋的困局?(1)

4位主要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曾俊華、葉劉淑儀及胡國興都提出自己的土地房屋政綱,但我在此祇集中討論前兩位最有機會當選及最具解決目前香港土地房屋供應不足及價格超高問題能力的參選人。

 

論土地房屋政綱之創意、完備(前後21段),曾俊華遠勝林鄭,舉其犖犖大者:

 

54.     本港可供發展的土地有限,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沿用以往側重硬件的規劃模式,非但無法滿足住屋需求,也無助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我們必須推行新的以人為本綜合規劃,實行市區改造及更新都市結構,因地制宜、數量與質量並重,並兼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55.     我們有需要雙管齊下,一方面加速市區重建的進度,改造發展稠密的市區;另一方面優化新發展區,增加土地供應。兩方面均須以嶄新的思維、更務實的態度,以及更富彈性的方法去實行,例如我們要照顧受影響人士,也要增加透明度讓社會明白各項取捨的思量。我們亦要同步提升自然和文物保育,令香港更優美宜居。

 

56.1   開拓東大嶼都會,連接香港、九龍、新界西、大嶼山及大珠江三角洲。該計劃採用綜合規劃及設計,符合智慧及環保城市要求,並可配合舊市區重建。根據《香港2030+》推算,東大嶼都會可提供約1,000公頃具發展潛力的土地,可容納介乎40萬至70萬的居住人口,及提供最少約20萬個就業機會。

 

56.2   發展新界北

  -    於新界北建立未來的新市鎮,容納20萬至30萬人口;

  -    以綜合規劃方式解決新界的棕地和荒置農田問題,另外提供土地作物流及其他特殊工業用途;

  -    開拓「北部經濟帶」,釋放毗連深圳的新界北部整體的發展潛力,為香港帶來新的發展動力,同時在邊境地區創造就業機會,提供約13萬個職位。

 

57.1   中短期的策略方針將包括改變現有土地用途,增加地積比率,以釋放土地發展潛力。

 

57.2   檢討棕地政策,將棕地上低密度且低效的用途搬遷到新建的多層設施,令土地資源得以更有效運用,將新界的棕地拓展成新的土地供應來源,同時改善鄉郊環境。

 

57.3   善用棕地和荒置農地,以釋出土地來滿足住屋及其他需要,並以更富彈性的方法處理收地、賠償和安置,以加快收地過程及減低安置難度。

 

66.     增建公營房屋

 

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簡稱「房委會」)的數據,在2015年,居於公營永久性房屋,即包括出租公屋及資助出售單位的人口,佔香港總人口比例為45.6%。我們必須善用寶貴土地資源,長遠要增加興建公營房屋,加快重建高齡出租公共屋邨,目標是為全港六成市民提供公營房屋作居所。

 

67.     協助中產置業

 

67.1   在興建更多出租公屋的同時,我們亦會增加居屋供應,放寬申請居屋的資格及收入和資產限制,增加白表的分配比例。

 

67.2   現時居屋是以同區相類似單位的市值折減30%40%定價,在樓價高企下,折扣後的居屋定價仍偏高。我們會在增加居屋供應下,進一步檢討居屋定價政策,研究把定價與入息中位數掛鈎的可行性。

 

67.3   檢討市區重建局(簡稱「市建局」)的法定角色,在重建項目中釋出合適比例的土地,興建「夾心階層」可負擔的置業居所。

 

70.     檢討丁屋制度

 

根據《基本法》第40條,政府有責任維護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但面對土地供不應求,現時的丁屋制度,不是最有效運用土地資源方法,交通及渠務基建也未必能配合居民需要。我們會檢討現行制度,與鄉議局商討如何更靈活處理丁屋問題,包括研究興建丁屋/居屋混合發展成多層大廈或屋苑的可行性,同時照顧原居民和「夾心」階層的居住需要。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