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修改我的《無為而治》訪問稿(2)

歸功「無為」是錯誤

 

然而,一般人不清楚中原的實際情況,單憑中原近年的發展便視之是現管理上的成功。施永青更將之歸功於其所謂的「無為而治」。中原地產的成功,真是功在「無為而治」嗎?這實在存著很多謬誤

 

人好容易犯一個邏輯上的錯誤,就是當他們認同一個企業的成功,而企業最高領導人及他的高層助手不斷揚言成功歸功於某個原因時,他們便接受並視為因果關係。以中原為例,中原成績有目共睹,施永青及不少中原高層過往不斷強調「無為而治」是中原獨有、優良的公司文化,公司因此超越同儕,許多人於是全盤接受這樣一個論斷:因為施永青的「無為而治」,所以中原成功

 

情況其實可以完全不是這樣的

 

可以是儘管施永青的「無為而治」存在管理上的多種弱點,但因為其他種種原因令中原最終成功了(而且是大成功),所以一般人便不加思索地接受「中原成功,功在無為而治」的說法。中原的成功,與施永青的「無為而治」,其實可以沒有任何因果關係

 

實情可能是施永青講一套做一套,他沒有無為而治,所有重要權柄還是牢牢握在他手中,並發揮了關鍵的領導作用;或可以縱使施永青如劉邦那般草包,但他的文臣武將盡皆為張良、蕭何及韓信之輩,能耐過人;也可以是對手(特別是美聯)太弱,不能乘中原「無為而治」下之弊而攻之;更可以是因為施永青在中原承接的祖蔭(在中原創立和崛起的首十四年,我領導中原所建立的強固基礎)太豐厚,做甚麼都事半功倍‥‥‥

 

總而言之,中原的成功,原因眾多‥‥‥不一而足

 

為甚麼會出現上述的邏輯錯誤?好簡單,施永青同有關的中原高層管理所講未必符合事實。他們之所以那樣說,可以是認知上的錯誤,亦可以是別有動機,意欲抹殺前人功勞,將功勞、榮耀全歸施永青。前提錯了,結論自然未必對

 

我於七八年與施永青共同創立中原地產,由半張寫字枱及一部共用電話做起,至八六年中原已可與久居華資地產代理一哥地位的美聯並駕齊驅,翌年更超越美聯成為華資地產代理的龍頭大哥。到九二年初我離開中原時,中原這個地產代理界冠軍,無論在公司規模還是業績,都遠在亞軍美聯之上(約為它的一倍半);論公司聲譽之卓著,架構及規章制度之完備,人才之鼎盛(中原現時的最高層當權派,與當時幾乎是同一班底)及營銷部隊之精銳,中原當時都一時無兩無論在用人、培訓、報酬制度、各種營運制度、營業員工的個人成盤技巧及各個團隊的攻堅方式,以至各個營銷兵團攻城略地的戰術戰略,中原當時在地產代理界中都是革命性和劃時代地崛起,成為業界幾乎所有行家模仿的對象;論實力的強橫和超前行家(包括第二位的美聯)的程度,空前絕後,與任何強大的行家對陣,精銳無匹的中原軍隊都可摧枯拉朽地輕易擊敗他們。那是中原的黃金時代我離開時沒有帶走一兵一卒,整間公司完整無缺

 

施永青是在繼承中原的強盛、豐厚的基礎上開始他對中原的管治的,而我過往所建立的大部份優良運作制度(特別是富國強軍),日後他也依然是蕭規曹隨。施永青站在巨人的肩膊(中原創業和崛起階段,我領導中原所建立的成功基礎)上,縱使能望得更遠,這又有何可沾沾自喜

 

中原的成功,原因複雜,豈可簡單歸功於施永青的無為而治

 

慘敗於「有為」鏈

 

在香港,中原(香港)於最近五、六年已經變得愈來愈強大,在業績上將美聯遠遠拋離。雖然如此,我覺得這只是水軍對着水兵,是美聯的弱,襯托着中原(香港)在香港的天下無敵

 

現時中原(中國)無論從公司架構、生意額,還是從員工人數來說,都比中原(香港)大很多。再者,中原(中國)的管理層和營業員的能力亦較中原(香港)強得多,但面對著競爭對手鏈家,它就慘敗收場。為甚麼會慘敗,簡而言之,是因為施永青所謂「無為而治」的中原(中國),碰上有為而治的鏈家。施永青的「無為而治」是否一種優秀的管理哲學和模式,可以思之過半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