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內地本地學生、僱員,讀者正反觀點的交鋒

筆者和太太於625日至713日歐遊,期間不免多有脫稿,希望讀者見諒。

 

《內地香港的學生、僱員,高下立見(再續)》一文發表後,個別讀者再提他們的意見。

 

窮百萬君說:

 

「說得好,十多億人口,當然有好,至於能否遇上,要看看大家在那個圈子生活,亦看公司自己質素。我有遇過高質素的中國人,工作上合作還可以,但大家價值觀,文化,理念都不盡同。作為管理層,平衡各方,讓各同事發揮所長,少內耗為尚。」

 

Desmond君說:

 

「我並不是否定國內的大學生,他們有一些優點我們也需學習,我祇是認為大家不要把一些表面行為,如幫別人沖奶茶咖啡等擴大為比香港學生優越的原因。」

 

悲然君說:

 

「已經越來越少內地畢業生會留在香港啦。薪金低、工時長、租金昂貴、生活環境擠迫。倒不如回去內地有更大發展機會。香港政府發十億獎學金吸引第三世界國家的留學生才可能會留港。」

 

「不用了」君說:

 

『看了王先生對幾位讀者的回應,及其中兩三位的補充回應,也想抒發一下我對此話題的看法:

 

1.       中國民族眾多,除了普通話,地方方言無數,一方面基於地方及保護主義的關係,廣東話祇是香港的地方方言,不學不講就說人家「明顯鑽牛角尖了」,難道盛智文就是鑽牛角尖?比如要在上海工作,學得懂上海話最好,不懂上海話難道是鑽牛角尖?這個可能更加吃虧。其實國內人喜歡說地方方言乃基於「自己人」心態及有些時候不希望第三者(外地人)知道他們自己人說話的內容。既然是從事國際金融,英語說得流利更加重要,難道中國人樣子的就一定要說「中文」(語文和語言是兩回事),反正現在很多海外回流的香港人或移民後代也不懂不講廣東話(但可能識講普通話),加上不少中國人長相的都不說普通話而說英語(駱家輝就是例子)。

 

2.     「心理不平衡」又何止是國內人的心態,記得之前王先生也提到香港以往的輝煌發展純屬偶然性,現在國內經濟發展起來,倒過頭需要依賴香港的地方越來越少,香港優勢也慢慢消失,尤以過去19年(自回歸後)的「此消彼長」,國內要學的已經學懂了,不懂的也會抄(一如日本人都是從抄開始),否則也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從以往的「低下階層」身份,現在搖身一變成為腰纏萬貫的土豪,對一向趾高氣揚、「憎人富貴厭人貧」的香港人,那又怎會可以不心理平衡呢?

 

3.       至於人的質素,如果國內的平均質素都是高的,恐怕到時香港已經失去所有競爭力了,完全邊緣化;一樣米養百樣人,況且哪裏(美加一樣有)都有低質素的人,何必以偏概全。祇要好好發揮下屬的優點,迴避缺點的發酵,幫到自己也幫到工作。

 

4.       我認識從事中港業務的律師樓同樣請了國內的見習律師和香港的見習律師,分別也在於勤力、不怕吃虧和吃苦、主動、有創意等;人脈關係也是重要一環,作為來自國內的「精英」,當然會以國內高管及同事做班底,要香港人幹嗎!作為香港人,他們有的關係,香港人沒有,他們有的網絡,香港人也沒有(其實全世界人做生意誰不靠關係啊)。他們懂的方言,香港人不會說。還有我們的市場是700萬人,國內的是14億人,不說國際市場了,雖說地方主義強烈,但少說一、二線城市也有幾千萬人吧,除非大家已經上岸或從來沒有接觸過國內的商業氛圍,否則做著國內業務的都認同國內的人是相對優秀的(況且他們的競爭確實比香港更嚴峻,不優秀點或努力點,如何生存!)

 

5.       其實好像換個口小一點的垃圾桶一樣,初衷是希望大家處理好自家的垃圾,先不要妄想去到從環保減廢的角度考慮,連倒垃圾的也覺得公眾還是把垃圾丟弃在垃圾桶周圍就可見一斑,要提升社會民智的水平,還差太遠了!(也不要提新加坡的嚴刑獨裁、日本的洗腦教育啊!)』

 

「不用了」君早前已來電郵評論,我亦一併引述於此,詳情見附信。

 

對於內地本地學生、僱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的比較,我已多有評論,對上述諸位讀者的正反意見,不再評論了,就讓廣大而有識見的讀者自行判斷。

 

 

附信

 

王先生,你好

 

經常拜讀閣下「功、德、言」的文章,早前談到「內地香港的學生、僱員,高下立見」,對於結語提到「面對內地生的強力競爭,本地生可要爭氣一點,急起直追了。」今天也想分享一下上周的所見所聞,當時遇到的事實,真無法不認同曾司長「一代是不能和一代比較的」!

 

事發於一家也算「關顧弱勢群體」的公平僱主之快餐店食早餐,靠著窗旁大玻璃坐了一枱四個初中女生,穿著統一服裝,估計都是15歲以下在放暑假的同學,聊著瑣碎無聊事(肯定不是知識探討、學問研究),反正這家快餐店也容許客戶睡覺,佔據座位也不會介意的。可是盡心勤力的員工為了做好工作,清理了餐桌的垃圾盤後,繼而把掛在玻璃窗上的捲簾拿下來清潔,可能由於該員工本身是輕度弱智(餐廳經理向投訴人解釋該同事是弱智),為何要說是輕度,筆者所見該員工除了沒有辭令,不負責店內收錢賣餐、備餐及執餐,基本負責餐廳內的所有清潔、也間中外賣送餐。事發時應該沒有跟該枱靠近窗邊的A女孩提醒,窗簾碰到A,令她非常不爽,也跟坐隔鄰的B即時往外移坐,樣貌表情呈現厭惡,而坐在B對面的C更竟然跑向派餐台前跟餐廳經理投訴該員工!經理第一時間解釋該員工是弱智!一個靠自己能力工作融入社會的智障人士都不能包容,新一代是甚麼價值觀?

 

政府宣傳要包容、和諧等,難道「俾條路人家行下都唔得」?

 

跟著經理立即朝該員工去把他帶開,並且邊教導該員工邊向A等說對不起及再解釋那個是弱智員工,好像認同弱智就是錯的?但B仍是不滿的表情,為甚麼?現在學校裏教的是甚麼標準,除了「求學祇是求分數」,耳濡目染的就是以「我」為中心的世界?不問情由,動輒投訴已經成為常態,經理其實可以說「希望她們原諒該員工的工作不完善,員工不善辭令做成誤會,期望多加包涵」,這樣相信更好化解矛盾對立,不過也有可能引發更大的公關災難。

 

CA出面去投訴更是不明白是甚麼心態?A既是「受害及覺得委屈」,為何不自己投訴,而授意(明示或暗示)他人「代勞」?C也義不容辭、兩肋插刀,而不是勸導朋友包容一下,真有點物以類聚,近墨者黑!

 

看到這樣的新一代,真不難不明白現今香港為何是如斯的不堪,學校還有沒有德育倫理學?家庭教育是不是全放在「所謂的起跑線上」就可以?

 

投訴是否解决問題(除了錢以外)的唯一手段?

 

其實新一代的發展及成長早在幼兒園、小學、家庭裏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及影響,到了中學階段基本大局已定,更不用說能在大學裏會有甚麼大變化,所以如果還是在現時的社會狀態往後發展,恐怕下一代的競爭力祇會越來越不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