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雜談(2)

 香港中文大學某知名學者規勸市民「不要期望樓價跌」,而是應該思考如何在樓價高企下,解決住屋問題。

 

他認為政府應收緊公屋的審批,保證公共房屋供應。這個建議大有問題,收緊公屋的審批和保證公共房屋供應沒有因果關係,公共房屋供應的增加,取決於住宅用地的增加,與其依靠收緊公屋的審批,不如督促政府大力拓展住宅用地。

 

他又認為,現時部分有意置業的市民並非供不起樓,祇是面對金管局收緊按揭的措施,難以儲足四成首期,他建議政府可以考慮降低首期門檻,讓有意置業可以「儲少幾年錢」盡快「上車」。

 

政府的辣招,意在遏抑需求和打壓樓價,壓不住樓價,有關高官如前房產局局長張炳良,現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和金管局總裁陳德良不斷陳說現時樓價已脫離一般購買力苦口婆心叫市民量力而為,提醒他們政經及土地供應形勢已變,樓價有大幅下跌的隱憂,暗示甚至明示他們現在別買樓。知名學者這個建議不啻要求政府減辣,鼓勵市民入市,而背後邏輯是不認為樓價有大幅下調的機會。

 

誰的看法靠譜? 我們比較傾向高官的取態。

 

知名學者最後提到港人可考慮到內地置業。國內不少二線城市樓價較香港便宜許多一般香港人的購買力都猶有餘刃退休人士在保住香港醫療福利的情況下真的可以考慮到內地置業;至於仍需在香港工作的在高鐵開通後亦可考慮在番禺、廣州等地置業。知名學者幾個建議中以這個最有益有建設性。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