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589)

 曹操為甚麼要殺匈奴使者?

(原文發表於20140121)

 

《世說新語》的曹操故事(《別犯曹操的錯誤》)其實還有下文。當曹操得悉匈奴使者盛讚他這個握刀站在()魏王坐榻旁邊的侍衛,就立刻派人追去,殺掉了這個使者。 

曹操為甚麼要殺匈奴使者?

可能性有三: 

  1. 一眼就看出侍衛才是真英雄,匈奴使者這樣敏銳的洞察力,曹操自愧不如,妒忌之下,遣人殺之;
     
  2. 一眼就看出侍衛才是真英雄,匈奴使者這樣敏銳的洞察力,證明他是一個非凡人物。這樣有才能的優秀人才為匈奴王(單于)所用,對曹魏是心腹大患,不如藉機剪除之;
     
  3. 匈奴使者已經對此次會面有了心得,那就是,原來中原的實際統治者曹操是個相貌堂堂、氣質高雅卻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而真正的雄才大略之士卻拿著刀看門,這個消息如果被匈奴王知道了,必然要肆無忌憚的騷擾邊境,侵略中原。

哪一種可能性比較合理?

不要以為史書上的話可靠,有時就連見於正史的記載也都靠不住。史學大師呂思勉告訴我們:「歷史上的事實,所傳的總不過一個外形,有時連外形都靠不住,全靠我們根據事理去推測他、考証他、解釋他。」有些史實交待了某些情節,但卻又留有餘味地不交待另外一些情節,你得靠「事理去推測、考証及解釋」那些沒交待的情節。《世說新語》的曹操故事便是一例,它記載了曹操遣人追殺了匈奴使者這個史實,但為什麼曹操要殺匈奴使者,史料沒有交待。

曹操用人唯才,欣賞人才,又大氣、豁達、豪爽、灑脫、風趣、機敏、隨和,不可能妒忌人才。認為曹操嫉忌人才、心胸狹隘,那是小人之見。第一種可能性不成立;曹操麾下,文臣如雨,武將如雲,他本人更是五百年不遇、雄才大略的大軍事家和政治家,縱使匈奴使者十分優秀,並效忠於匈奴單于,曹操亦不至於懼他成為大患。第二種可能性亦不成立;至於第三種可能性,曹操那樣聰明而深思熟慮的人,倒不難深深明白上述第3點的道理,為了自己統治的穏固,百性的安全,於是派人殺掉了匈奴使者。

綜合而言,第三種可能性最能解釋曹操的殺人動機。

優秀的史學家必須史才、史學、史識及史德兼備。其中史學指的是歷史學家應掌握的歷史知識、史料等;史識指的是見識,即對歷史的見解認識能力和觀點。面對《世說新語》的隱而不語,祇要我們具備一定程度的史識,自能洞察史學中的空白。

 

註:

《世說新語》容止全文: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