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早前的對峙和1962年戰爭(3)

英國戰史學家公開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秘密報告

 大家看了《1962年中印戰爭的歷史背景》,可能會認為我引用了親中的資料,理據不大客觀、真實。情況其實遠遠不是這樣。

 更客觀、真實和詳盡的資料來自下述的秘密報告和馬克斯韋爾的專訪。

 回顧過往,中印邊界衝突長年不斷,近年衝突的發端更可追溯到1962年的中印邊界戰爭。《亨德森‧布魯克斯─巴賈特報告》由印度陸軍中將亨德森‧布魯克斯和時任印度軍事學院院長巴賈特准將於1963年完成的,此前一度遭印度政府「封鎖」50年之久,但最終由英國權威戰史學家內維爾‧馬克斯韋爾於20143月在網路上公開報告。

 將關於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的《亨德森·布魯克斯-巴賈特報告》「斯諾登式地泄漏到網際網路上」之後,內維爾·馬克斯韋爾隨即接受了《南華早報》的專訪,他對記者解釋了這份保密已有50年之久的報告對中印關係未來的重大意義。這是馬克斯韋爾將秘密報告公開之後,首次接受媒體的採訪。

 記者:《亨德森·布魯克斯-巴賈特報告》(HBBR)撰寫完成於1963年,據說之後你很快就拿到了該報告,為什麼過了這麼久才決定把它公諸於世呢?

 馬克斯韋爾:我曾等了很多年,希望能等到這份報告的解密。2012年我失去了耐心,於是將報告的文本發送給了印度的幾家報社。

 

記者:據說那幾家報社不願刊登,他們給了你什麼理由嗎?

 

馬克斯韋爾:他們表示同意將報告公開,但他們認為應該由印度政府來做這件事。如果媒體搶在前面公開了報告,將在印度國內引發激烈的爭吵,媒體將受到損害國家利益的指責。簡而言之,他們認為由媒體公布,弊大於利。所以看起來,似乎這份報告永遠都沒有可能公諸於世了,我覺得這一結果是不能接受的,報告撰寫者耗費的心血將變得毫無意義,關於那場本沒有必要卻意義重大的邊境戰爭,歷史學家們也將永遠失去一個了解寶貴真相的機會,於是我決定做這件事。不過我還是想在這裡表達自己的歉意,公開報告的過程的確有些草率。博客系統崩潰了,這並非印度政府的原因,印度國內有些人以為是政府幹的,其實並非如此。我還看到有印度媒體猜測政府屏蔽了網頁。

 

記者:為什麼你只公開了報告的第一部分?為什麼沒有看到其餘部分?

 

馬克斯韋爾:我將自己擁有的全部內容都上傳了,我也沒見過第二部分。就我的理解,第二部分的主要內容是備忘錄、一些手寫稿檔案資料以及其他一些撰寫該報告所用到的參考資料。

 

記者:你將這份報告公諸於世,希望藉此達到什麼目的呢?

 

馬克斯韋爾:報告里有我過去50年里一直希望世人了解的真相。印度大眾一直以來有一個錯覺,即「中國無端發動了對印度的侵略戰爭」、「印度是1962年戰爭的受害者」。而歷史真相是,印度政府犯了錯誤,尤其當時的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是他將戰爭強加給了中國人。我將報告上傳網際網路,這使印度政府長期以來以「該報告事關國家安全」為由拒絕解密的說辭不攻自破。任何讀過報告內容的人都會明白,如今這份報告並沒有什麼軍事或戰略價值,也沒有什麼保密的價值。所以印度政府一直拒絕將其解密的做法是沒有道理的。這份報告的第二部分,我本人從未接觸過,現在仍處於保密狀態。

 

記者:不過印度人可不是這麼看。

 

馬克斯韋爾:其實獲得獨立後,印度天然地繼承了與中國之間的邊界糾紛。上世紀30年代中期,英國殖民當局刻意製造了這個麻煩,當時英國出於戰略考慮,認為應該將邊界線向東北方向推進60英里(約合96公里——觀察者網注)。英國當局很清楚中國是不會同意的,因為早在1914年召開的西姆拉會議上,中國的清政府已經頂著外交壓力拒絕了英方關於割讓這塊帶狀領土的提議。1936年,英國當局通過武力拿到了那塊地。當時的中國太過虛弱,根本無力做出任何軍事抵抗。不過大英帝國做那樣的事情,並未獲得議會的支持。所以英國當局偽造了西姆拉會議的記錄。他們將關於印度所籤條約的那一部分會議記錄抽出並徹底銷毀,然後偽造了那部分記錄。偽造的會議記錄指出,在1914年的西姆拉會議上,中國接受了新的中印邊界,也就是他們現在所說的「麥克馬洪線」,而那位麥克馬洪先生其實並未在西姆拉會議上與中國代表達成什麼共識。

 

19629月,印度所推行的「前進政策」(the For­ward Pol­i­cy,這裡的「前進政策」是指印度政府改變印度與中國的邊界狀況以實現其領土野心和安全利益的軍事蠶食與軍事挑釁政策。印度政府的「前進政策」是對英印政府始於19世紀向北擴張的邊境政策的繼承和發展。196111月,尼赫魯總理向拉達克和東北邊境特區駐軍發出了新的命令……「我們的守備部隊接到了盡一切可能向前推進、積極占領整個邊境的命令:在邊防線上,哪裡有空隙,就到哪裡巡邏,或建立哨所」。在陸軍總部的會議上,尼赫魯說:「哪一方修建一個對立的哨所,那麼它就將成功地在這一特殊地域建立自己的控制權,因為實際上的控制權十個有九個都會得到國際法的承認」。該政策的目的在於將中國軍隊從印度聲稱擁有「主權」的土地上驅逐出去——觀察者網注)已經在中印邊界西段(拉達克段)逐漸造成了局勢的緊張,不過中國軍隊當時只是加以阻止;後來尼赫魯政府在麥克馬洪線東段也執行了「前進政策」,中國軍隊也只是做出了類似的阻止姿態。

 

尼赫魯1011日發表了講話,他在講話中表示,印度軍隊已經接到命令對中國軍隊發起攻擊以「解放我們的國土」,這意味著印度實際上已經對中國宣戰。正如第4師指揮官尼蘭詹·普拉薩德(Niran­jan Prasad)將軍後來寫道:「當我們在前線得知尼赫魯總理決定要發起進攻時,我們很清楚中國人肯定不會坐以待斃」。——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確未坐以待斃,戰爭就這樣爆發了。中國人的進攻既可以說是被迫做出的反應,因為考爾將軍(Gen­er­al Kaul)已經於1010日尼赫魯講話前先對中方展開了進攻,當然也可以說是一種先發制人,因為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強大的攻勢下,印軍遭受慘敗,印方的軍事冒險行動不得不暫停,以積蓄力量再次向中方發起攻擊。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