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早前的對峙和1962年戰爭(2)

 1962年中印戰爭的歷史背景 

1846年,英國的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贏得第一次英國錫克戰爭,建立了查漠-克什米爾土邦,佔領原本屬中國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拉達克地區。1865年印度測量局官員威廉·詹森繪製了一條「詹森線」,將包括阿克賽欽在內的近三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了英屬印度,使阿克賽欽變成英印克什米爾的一部分,但英國政府並未知會當時的清政府。據榮赫鵬爵士描述,1880年代末的賽圖拉鎮無人定居,只有一座可能是由克什米爾人廢棄的城堡。1892年,中國派官員李源鋼在喀喇崑崙山口樹立了界碑。

 

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爆發,引發駐藏清軍譁變。西藏政府驅逐清朝駐藏大臣和所有駐藏清軍,宣布獨立。19131914年間,英屬印度與西藏地方及中華民國於在西姆拉進行了三方會談。然而北洋政府因無法接受談判協定,於19147月退出談判。同日,西藏政府與英國駐印度殖民政府簽訂了西姆拉條約,劃定「麥克馬洪線」,將面積達9萬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劃歸英屬印度。但歷屆中國政府都拒絕承認條約的合法性。

 

1947年印度獨立後,印度認為他們有權利繼承原來的英屬印度領土。同時認為經由英印當局和西藏當局認可的麥克馬洪線已成為法定邊界,無論中國承認與否。印度政府內較進取的觀點指麥克馬洪線的原意是中印邊界位於喜瑪拉雅山山脈最高脊。凡是既定的麥克馬洪線在喜瑪拉雅山脈最高脊以南處,原意上的麥克馬洪線應被視為通過實際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喜瑪拉雅山脈最高脊處。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軍事行動和談判,重新控制西藏。印度駐華使館向中國政府發出照會中說:「中國軍隊之侵入西藏不得不認為是可悲的。」195122日,印度軍隊乘中國參與韓戰之際,派兵佔領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達旺地區。

 

1959年藏區騷亂後,達賴喇嘛流亡印度,成立西藏流亡政府,主張西藏獨立。516日,北京官方指責印度干涉中國內政。19595月,周恩來在會見蘇聯等11國社會主義國家的訪華代表團和駐華使節時指出:尼赫魯的目的是要「使西藏停滯不前,不改革,作為『緩衝國』,置於印度勢力之下,成為它的保護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外交部長陳毅在195912月底的一次報告中談道,他認為尼赫魯有三個目的:第一,削弱中國的政治影響,第二,打擊國內印共的勢力;第三,為了獲取美援。

 

1960年中國政府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同尼赫魯總理會談,提出談判解決邊境問題,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

 

 

戰爭的起因和過程

 

1953年,印軍向北擴張,取得麥克馬洪線以南約九萬平方公里領土,在個別地方甚至越過了「麥線」。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占得部分印中兩國爭議領土。

 

19626月起,印度總理尼赫魯發表前進政策,印軍越過「麥克馬洪線」,進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區,並聲稱中國不應占據西藏。中方稱印軍向中國邊防軍開槍攻擊,中國軍人死傷數十人。截至8月底,印軍在中國境內建立了一百多個軍事哨所。有的哨所在中國哨所對面,有的楔入中國哨所之間,有的還插到了中國邊防哨所背後。1962922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士可忍,孰不可忍》社論,警告印度尼赫魯政府,立即從邊境撤軍,否則中方將使用武力。

 

19621012日,尼赫魯在向新聞記者談話時公開宣稱,印度軍隊已接到「解放我們的領土」的命令。次日《紐約先驅論壇報》發表了一個標題為《尼赫魯向中國宣戰》的讚許性社論。19621014日,中國西藏軍區在錯那縣麻麻成立新的「西藏軍區前指」,由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任前指司令員。與此同時,新疆邊防部隊也組成了以南疆軍區副司令員何家產為首的中印邊境西段的自衛反擊作戰指揮部。戰爭在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進行,從19621020日開始,至1121日基本結束,歷時1個月,經歷了兩個作戰階段:第一階段自1020日至28日,第二階段自1116日至1121日。

 

經過兩個階段自衛反擊作戰,中國邊防部隊共殲滅印軍兩個旅和三個旅的大部,擊斃第62旅旅長豪爾·辛格准將,斃、傷、俘達爾維以下官兵8700餘人。

 

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裡,張國華指揮的兩次戰役和一些零星戰鬥都取得了勝利。殲敵3個旅,生擒王牌旅長達維爾和另一名准將旅長辛格,共斃、俘敵7000餘人(主要收穫自西山口之戰),占整個中印邊境反擊戰戰果的80%。中方作戰部隊傷亡2400餘人,其中700多人陣亡。此次戰爭沒有中國軍人被印度俘虜。

 

19621121日,中國邊防軍在到達主張的界線後停止前進。接著宣布從1122日起單方面停火。並在一個月後主動從實控線後撤20公里與印軍脫離接觸。這導致中國損失數千平方公里領土,此後兩國即以麥克馬洪線為控制線,但雙方爭議並未就此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