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斯長於斯香港是我家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

本港在新型冠狀病毒第二波疫情受控後,經濟出現反彈,市民的消費意欲回升,各行各業開始看見一絲曙光。但直到7 月初,疫情開始變得嚴峻,多區出現本地感染個案,出現第三波疫情,政府為了阻止疫情擴散,將早前放寬了的限聚令再度收緊,以及新增多項防疫抗疫措施,使到早已經營困難的飲食及零售等行業面臨更大的考驗,營商環境變得更為惡劣。

今次爆發新一波疫情,地產代理行業同樣受到打擊。過去十年間,政府推出多項樓市調控措施,用意壓抑急升的樓價,但同時導致二手市場換樓鏈近乎停頓,迫使地產代理將焦點轉到一手市場。

由於疫情關係,上半年新盤推售受到阻礙,發展商為求盡快追回滯後半年銷售的數字,打算下半年加快推盤速度;不過,因為疫情再次升溫,相信有關步伐又要再一次拖慢。

市場未見大量盤源湧現

自從社會運動的發生,以及國安法的立法之後,社會上有聲音指,香港將會出現大規模的移民潮,並且會引發大量業主放售手頭上的物業,當盤源激增,自然會令到樓價有跌無升,但實況真的如此發生嗎?

到目前為止,筆者仍未看到市場有大量盤源的湧現。筆者在地產行業最前線工作,所以掌握的行業數據是第一手的資料,已較其他人快及貼市。

筆者認為移民是一個重大的課題,並非一時三刻可以作決定,即使有打算計劃移民的香港人,也需要時間作準備,例如工作的安排,資金適當的調動,以及處理手持的物業等,所以並非話走就走。

加上,今次疫情全球爆發,顯示出世界很多國家在應對疫情的能力及手法,都不會較香港理想,讓部分人清楚明白外國事物並非一定較香港優勝。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人,香港始終都是我們的家。

香港近兩年受到多項因素的衝擊,包括中美貿易戰、反修例社會運動及新型冠狀病毒,但本港樓價影響相對為低,而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樓價指數過去日子上落幅度只在幾個百分點之間徘徊,有些市民對該指數的準確性存疑,未能反映現實。

筆者相信主要的原因是,在市場成交中有些業主減價幅度相對比較高,不過這類成交只是偶一例子,但往往會被傳媒廣泛報道;同時,非住宅物業市場的樓價因疫情而嚴重受壓,容易令市民將兩者混為一談,產生樓價已明顯回落的假象。

市民入市意欲未受影響

雖然現時本港經濟受着疫情打擊,各行業都處於艱難的局面,但筆者認為地產代理行業的前景相比其他行業仍然樂觀。由於香港土地長期不足,而政府在房屋供應的政策上推行並不理想,造成長期供不應求的情況;加上,港人因為今次疫情意識到居住空間的重要性,所以即使疫情持續也沒有影響市民的入市意欲。

 

【刊於2020年7月31日  文匯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