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彈 新盤銷售步伐被拖慢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

過去兩年樓市經歷了不同因素所衝擊,包括中美貿易戰、反修例社會運動及新冠肺炎,但樓價依然屹立不倒。反映樓價變化的指數上落幅度徘徊在幾個百分點之間,令到有些市民不太相信,更懷疑樓價指數的可信性。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在成交當中,確實有些業主減價幅度相對比較高,但只是偶一的例子;再者,在非住宅物業市場的成交,其樓價確實下跌比較多,容易令市民產生錯覺,將工商舖物業及住宅混為一談。

新冠肺炎的第三波疫情開始出現,使到政府在迫不得已之下需要收緊各行各業的限聚令,經營生意的僱主再次受到考驗,在惡劣的營商環境下,更是百上加斤。原本第二波疫情受到控制的期間,各行各業開始見到曙光,生意有望逐漸重回軌道,特別是地產代理行業。

第三波疫情 再收緊限聚令

因為在過去10年期間,政府推出的樓市調控辣招,導致二手市場的換樓鏈銜接斷裂,所以近年的地產代理都比較集中於一手市場。早前發展商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加快推盤速度,希望滯後半年的銷售數字可以盡快追回,不過疫情再度爆發,相信銷售步伐又會再次被拖慢。

話雖如此,筆者仍然相信地產代理行業,比對其他各行各業都稍為理想。香港地少人多,政府的土地供應計劃亦不理想,而且香港人住屋需求的數字不斷增加,並且經過今次疫情的因素,港人對居住空間感的要求比對之前強烈,入市意慾沒有被是次的疫情影響而減退。

社會運動之後,加上國安法的立法,有人擔心港人移民潮再臨,到時就會有大量盤源湧現,結果樓價自然有跌無升,事實真的如此嗎?筆者在地產行業最前綫工作,亦掌握行業中很多重要的數據,但到今天為止仍未察覺有大量盤源湧現,就算有移民計劃的香港人,都需要時間作周詳部署,為資金、物業及工作作出安排和適當的調動,並非話走就走。更何況經過今次疫情之後,發覺外國處理疫情的能力及手法,並不會比香港理想,市民開始明白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是最圓的,生於斯、長於斯,香港就是我們的家。

 

【刊於2020年7月30日  經濟日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