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關令社會停擺絕非長遠之計

美聯儲局雖接連減息共1.5厘,幅度遠比正常的微調0.25厘大;但市場仍不為所動,股市、債市、金市都跌個不停,多次觸及停市機制後,市場上的恐慌情緒依然沒法平靜下來。
 
情況變得這麼惡劣的原因,是金融市場原先沒料到新冠肺炎會這麼快在全球擴散,而人類除了用最原始的封城鎖國的方法去應對外,仍拿不出甚麼更好的辦法。只可惜,封城的後遺症嚴重,絕非長遠之計。
 
其實,自工業革命之後,工業生產就不斷走向全球化。不同地方的分工,在利潤與效益的引導下,已變得愈來愈精細;互相依存的情況已形成了一個社會生態大環境,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足以令整個生態大環境的有機功能受到破壞。
 
這個社會生態系統是一個網絡系統,由大量關係密切的連線所組成。這些連線內流動著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意識流。其重要性,一如血液循環系統、淋巴系統、神經系統、荷爾蒙系統於生命一樣。但封城鎖國卻令這些系統受阻,無法正常運作。互聯網雖可解決資訊流與資金流的問題,但對社會生態更關鍵的是人流,沒有人與人之間直接高效的接觸,社會就會停擺。
 
封城鎖國後,最快出事的是旅遊業。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的生意都一落千丈,已接近完全停頓。如果疫情沒法迅速好轉,他們當中很多都可能捱不到年中。其他受影響比較嚴重的行業還包括:零售業、餐飲業、外貿業、物流業、保險業與文娛體育業等。然而,按醫療衛生界的估計,疫情有機會延續超過一年。難道在這段期間,人就不相往來嗎?那我們的社會生態系統勢將崩潰,其產生的破壞力將是災難性的,後果可能比疫情自身嚴重。
 
金融系統是社會生態系統中最敏感的亞系統,亦是最快會出事的系統。封關令經濟活動沒法進行,企業的收入於是大減,但固定支出卻沒法一下子減下來,導致現金流告急。為了繼續營運,很多企業只好變賣資產套現。其中以金融資產最容易套現,導致股票、債券、黃金的價格都跌個不亦樂乎。
 
市場上突然間多了一大批要套現的人,市場的平衡就會受破壞。賣多買少,資產價格焉能不跌?跌得快就會引發恐懼,連不等著用錢的人也加入套現行列,形成互相踐踏的惡性循環。
 
再者,近年的低息環境引誘了不少投資者利用財務槓桿去放大投資成效,結果都是放大了虧損,跌市出現後,投資銀行紛紛收縮信貸。投資者要麼平倉,要麼就得補「孖展」。資金不足的於是只好平倉,令金融資產價格都得跳崖式下跌。其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待明天再談。
(轉載自am730C觀點2020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