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將面臨嚴峻考驗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

筆者從事地產代理工作,一般的客人除了用家之外,還有投資者及炒家。用家顧名思義是自住的買家,這類的買家有首置的,亦有換樓的,當中有一些是海外人士來香港工作,他們多數會租住房屋,也有少數會自置物業。

近年中港融合,增加了很多國內的買家在香港置業,有些國內人已經在香港住滿七年,地產代理喜歡稱之為新香港人,他們都是有雄厚實力的用家。而筆者經常建議用家,只要有安定的工作,收入足夠供樓,有能力買得起,就是入市時機。

第二類的買家是投資者,他們除了擁有自住的單位外,同時手持足夠的資金,並願意分散投資,房地產是這類客戶喜歡投資的產品,他們會購買住宅收租,作為長綫投資,亦有一些投資者喜歡購買工商舖項目及車位等。

炒賣成本急升 炒家消失市場

最後一類的買家為炒家,炒家總是喜歡短綫的,他們入市的密度非常高,速度也非常快,而且喜歡與地產代理打交道,亦非常熟悉地產的資訊及走勢。炒家一般都是非常專業,很多時只會集中某一種類別的物業,有些會專攻住宅,有些會專攻工商舖項目,很少炒家在甚麼類別的物業都會入市炒賣,因為分散的資訊會不夠集中,很容易作出錯誤的決定,招致損失。但自2010年開始,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SSD),炒家已經幾乎銷聲匿迹,他們一般都是短炒物業,有一成至二成左右的利潤就會出售,現在炒賣的成本增加,炒家亦自然消失於市場。

香港是自由經濟市場,市民主要的投資都是離不開股票及房地產,就算政府在2013年推出雙倍印花稅(DSD),基於中國人傳統觀念,都是喜歡購買磚頭,就算成本增加,仍無礙投資者入市的意慾。

但是,自今年6月開始的社會運動,已經導致各行各業都蕭條,衣食住行無一倖免。以往樓價的高低,都沒有影響投資者出貨的意慾,因為他們總是長綫的;不過,今次的社會運動不知道何時會結束,投資者無論在工作及生意上都面對打擊,資金周轉難以靈活,再加上房地產的價格不斷下跌,所承受的風險難以想像。所以,今次的事件,投資者將會面臨嚴峻的考驗!

 

【刊於2019年12月19日  經濟日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