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業蕭條 投資者遇難關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

香港人一向喜歡投資股票和房地產,當中大多數人都鍾愛買磚頭保值,即使政府近十年推出多項樓市辣招,包括雙倍印花稅(DSD)等,都沒有減低投資者對入市的熱情。不過,市場的炒家卻因為額外印花稅(SSD)的緣故,幾乎絕迹樓市,因為一般炒家以短炒物業為主,辣招令到成本增加,利潤大幅減少,變得無利可圖,因此炒家唯有選擇離場。

筆者從事地產代理工作多年,客人一般可分為用家、投資者和炒家三類。用家自然是自住為主,這類的買家也可以分為首置客或換樓客,當中有部分是海外到香港工作的人士,他們以租住為主,但有少數選擇自置物業。近年多了地產代理稱之為「新香港人」的用家,他們來自內地並居港滿了7年,能夠以本地人身分購置物業,而且他們都是資金雄厚。

投資者也是常見的客戶,他們多數擁有自住物業及手頭資金充裕,會選擇房地產作為投資產品,希望分散投資及減低風險。投資者購買物業類別多元化,有買住宅作長線收租,也有投資工商舖項目或車位等。大部分投資者都是長線為主,即使過往本港樓價是高或低也沒有影響他們的出貨意欲,但是維持了6個月的社會運動已令香港百業蕭條,並逐漸影響投資者的工作、生意和資金周轉靈活性;再者,不知道事件何時能解決,如樓價持續下跌,他們需要承受的風險更難以預測,相信是次社會運動已為投資者帶來重大的考驗。

最後,炒家客戶的特性是入市頻率高和速度快,而且非常專業,以短線目標為主,他們喜歡與地產代理打交道,並且熟悉地產的資訊及市場走勢,較少炒家會炒賣多類物業,易導致作錯誤決定。

 

【刊於2019年12月16明報MONEY MONDAY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