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時制宜 檢討辣招正合時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先生

筆者在30多年前入行,樓市除了有一般的用家進行買賣外,還有一些投資者及炒家。早年,炒家非常活躍,很多人認為樓價上升炒家功不可沒,因他們往往容易將樓價推高。

97年香港回歸後,適值遇上金融風暴及政府政策,令樓價大跌;至03年中後,政府為了救經濟及樓市,內地實施了自由行計劃,在當年,中國的經濟正在起飛,內地人開始富裕,他們喜歡來港置業,短短幾年間將樓價推高,香港的商家亦受惠於中國的急速發展,令財富不斷增加,形成很多投資者亦加入房地產市場去競爭。

有見及此,政府在十年前相繼推出多款不同的辣招去壓抑樓價,包括有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等。不過辣招推出後,樓價依然年年上升。

辣招存在已久 可能已經過時
未有辣招之前,樓價於不同時段都有機會下跌,如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當年樓價累積下跌15%,還有97年金融風暴,樓價累積跌幅多達65%,就算撇除這兩次金融危機的影響,其他年度亦曾有下跌的情況。筆者經常在文章中道出,參與房地產買賣的炒家,可以將樓價推高,亦有機會將樓價拖低。

香港是一個經濟及言論自由的市場,工商舖是商業項目,早前亦因為價格急升,而令政府採取了一些辣招措施,如將印花稅提升為雙倍等,使這些工商舖用家及投資者的成本增加,減少他們短期炒賣,藉以壓抑價格上升。今天,工商舖受外圍衝擊,價格急跌,政府又是否需要考慮解除這些措施呢?

筆者嘗試問過出色廚師烹飪的技巧,首要的條件是什麼?原來答案很簡單,最重要是新鮮的食材。正如,今天存在已久的辣招,可能已經過時,應該是時候需要更新,有些可能需要保留,但亦有些是可以解除的。特別是今天,政府已經明確將私人市場及公營房屋(包括資助房屋)分開處理,這樣就可以解決民生居住及私人居住兩個市場樓價上升的壓力,所以,目前正是檢討解除辣招的良好時機。

【刊於2019年12月12日 經濟日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