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運動將如何了結?

反對派發動三罷——罷課、罷工、罷市,其實除了罷課之外,社會上主動響應的人都不多。就我所見,大部分人仍有設法返工,只是交通被堵塞,沒法依時返到工作崗位吧了。至於「罷市」,亦只出現在有動亂的地區,看來也是被逼的。能開門做生意的,服務態度都比以前殷勤,看來連前線員工也有危機感,正盡更大的努力,令公司可以活下去。 
 
從這個角度來看,三罷並不成功,強以堵路的方式搞下去,只會令想過正常生活的人不滿,對持續的鬧事感到厭倦。 
 
香港的這場政治運動,注定了不可能一仗功成。因為它涉及的已不只是香港自身的問題,而是被拖入大國的博弈,鬥爭涉及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這類意識形態上的鬥爭,人類已進行了多個世代,不可能在香港—役見勝負。年輕人「唯有犧牲多壯志」,未知何時能「敢教日月換新天」。 
 
這注定了這場運動必須分階段進行,有時急風驟雨,有時和風細雨。長期大搞特搞,總有一天會累。 
 
北京應該很清楚,出動解放軍,雖可迅速止暴制亂,但會破壞一國兩制,若因而被西方制裁,有機會令香港再也無法發揮它的特殊功能:以補社會主義制度的不足。所以止暴制亂的工作只能交給特區政府進行。 
 
現時,特區政府在「止暴制亂」上,表現得十分「無能」,我認為「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原因是反對派所得到的支持仍眾,若用更強硬手段加以鎮壓,勢必令民情反彈。所以政府只能做些門面工夫,以拖延時間。待暴亂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日增,民眾感到煩擾時,政府才會出重手。 
 
與此同時,政府對反對派的訴求寸步不讓;目的是要參與者感到徒勞無功,逐漸失去動力。若參與者企圖通過增加暴力向政府施壓,那就正中政府下懷。因為示威者的暴力愈多,能夠持續獲得民眾支持的機會就愈少。 
 
現時,民間對暴力不表認同的人正有所增加,但這些並沒有完全變成支持政府的一方。這種發展,令政府與反對派都不容易在這場運動中取得全勝,妥協是唯一的出路。
 
據我接觸,反對派中的一些理性分子,其實亦十分清楚,「五項訴求,缺一不可」,是不會成為現實的。他們傾向把五項訴求縮減成兩項。一是要林鄭落台,二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整個社會事件,而非單是針對警察。 
 
叫林鄭下台,本身就是初版的五項訴求內容,若能成功,亦可看作革命已取得成果。再者,北京肯在這個環節上讓步的可能性不是沒有的。 
 
至於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更是五項訴求中最獲民眾支持的一項,若能獲得政府接受,反對派可算在此役中取得基本勝利。 
 
我相信,北京不是沒有機會讓步,關鍵是讓步能否換來勇武行動的結束,令社會恢復正常運作,令香港可以繼續發揮它的特殊功能。要妥協,就必須讓雙方各有所得。
(轉載自am730C觀點2019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