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好壞影響巨大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先生

地產行業是香港經濟的重中之重,賣地更加是政府庫房的主要收入來源;面對逆境,如果樓價持續下滑,恐再引發負資產的出現,而在骨牌效應下勢必波及其他各行各業。

社會運動窒礙市場信心,過去四個月來,已導致本港多個行業如貿易、零售、旅遊、飲食及地產等走向蕭條。樓價至今雖未嚴重下跌,但過去數月成交量拾級而下,令地產代理生意苦不堪言。幸好發展商在逆市下,願意減價開售新盤,令市場不至於一潭死水。

是次社會運動潛藏著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尤其在住屋方面,有見及此,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都著眼於改善民生的措施之上,尤以房屋供應及政策為首要目標。

在施政報告云云措施當中,最為市場關注的就是放寬首置人士的按揭成數,如果購買樓價在800萬元以內的已落成單位,便可以申請按揭保險上限至九成,而樓價介乎800至1,000萬元者,按揭上限亦放寬至最高八成。

相關措施絕對有助釋放更多的購買力,為樓市注入新動力。更重要的是,放寬承造按揭保險的樓價上限,可大大降低年輕人上車支付首期的金額,重燃他們置業的希望,亦可藉以紓緩對社會的怨氣。

筆者重申,香港房地產乃本地經濟命脈,樓價的穩定及成交量的增加,具有蝴蝶效應的作用,可以帶動各行各業,使下行的經濟不會硬着陸;而待社會運動結束後,各行各業可望曙光再現,而經濟亦可加快復元。

【刊於2019年10月29日 SQUAREFOOT.COM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