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法取得選票認受 只能依靠強制認受

昨文指出,一個政府若想在社會上取得認受性,通常有三種途徑:一是強制認受,即是用暴力強迫人民接受;二是政績認受,即是透過良好的政績,逐漸贏得人民的認受;三是選票認受,即是透過普選獲得人民的認受。
 
歷史上,大部分政府都是透過第一種開始,透過第二種延續,透過第三種優化。不靠武力,不能有效地清理固有的反對勢力,既無法進行建設,亦無法進行和平的選舉,即使有選舉結果也不會被反對勢力接受。
 
白人剛去到美洲的時候,是不會與土著一起搞普選的,必先把土著的勢力鎮壓下去後,才可以搞經濟建設,才可以設計和平有序的方式來處理社會矛盾,才能搭建可持續發展的政治體制。
 
香港在回歸的時候,由於中國的國力已明顯高於英國,所以不用經過戰爭就可以令英國的明在勢力撤走。但由於北京想回歸盡可能順利,不致影響香港一向扮演的補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不足的角色,所以只好讓英國的潛勢力,包括社會上層建築的軟件都一概留下來,導致回歸徒具形式,港人仍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對由中共執政的中央政府採取抗拒態度。
 
北京原先的構思是:隨着中國經濟的改善,兩地生活的差距會逐漸收窄,加上回歸後香港會進行在中共控制下的雙普選,那特區政府就可以在形式上獲得選票認受,民心應會逐漸歸順。
 
然而,由於中國發展的模式,是一種與西方文明截然不同的模式:中國行集體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統籌,個人須服從整體的利益。而西方則行個人主義,自由資本主義,重視個人權利高於政府行政的方便,這兩種文明無可避免會衝突,而香港就成了文明衝突的磨心。
 
香港人習慣了在自由資本主義的環境下生活,即使在回歸後,這樣環境依然沒有變,所以香港人的思想心態大都是傾向西方文明的。他們很自然地對北京想在香港推行的政策,採取抗拒態度。
 
在北京看來,香港人是被外國勢力利用,處處與自己的國家作對。於是只好逐漸收窄「容港治己」的空間,希望可以把局面控制。但這些收緊措施很多時都弄巧反拙,令香港的離心力變得愈來愈大。到「反送中」運動的出現,就乘機來了個大爆發。
 
現在看來,一國兩制的原有設計的確存在着很多問題。北京即使不承認失敗,很快亦會運作不下去。因為在新一代的年輕人中,絕大部分是抗中親西的。變成新增的選民大部分都不會投票給建制派。最後親中勢力將先後會在區議會、立法會,以至選委會落敗。北京期望特區政府能獲得選票認受的機會幾近於零。
 
在這種形勢下,反對派若不留一條出路讓北京還可以寄望一下,只會迫北京選擇下策,就是只能借助武力,強制香港人接受他們設計出來的特區政府。屆時,香港人的自主空間只會更小。西方國家或會制裁中國,但不會出兵去改變現實。香港人沒有必要讓這種日子早日到來。
​​​​​​​(轉載自am730C觀點2019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