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往洞穴探險的回憶

因寫泰國少足在洞穴遇險的評論,令我回想起兒時往洞穴探險的經歷,雖然已是近60年前的事了,但記憶猶新。我相信新一代的港孩已不會有這樣的經歷了,值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當時,我還不到10歲,因家住荔枝角蝴蝶谷附近,課餘最喜歡上附近山頭遊玩。除了捉金絲貓與山坑魚之外,還經常去附近的洞穴探險,驚險萬分,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這些洞穴並非天然的,受雨水侵蝕出來的石灰岩洞,而是二戰遺留下來的軍用地道。當年,我們一班野孩子並不了解這些地道的源由。見矮樹叢中有個洞口,很快就幻想到裏面或許有寶藏。有人提議入內探索一下。
 
第一次進入的時候,我們甚麼配備都沒有,只用雙手摸黑而入,膽大的先行,膽小的隨後。沒走十餘步,洞內已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那時,恐懼的情緒開始凝聚,原來當人看不見東西時,腦的幻想能力會大增,而且想到的都不是好東西。所以,當有人說不如掉頭吧,大家立即以行動表示附和。
 
重見天日後,我和幾個心有不甘的小孩相約,下次一定要再來探索;但最好找個電筒來照明。可惜,那個年代物資缺乏,我們不但找不到電筒,連蠟燭也沒有一枝,只是在鄰居吃煙的叔叔那裡取了一包火柴。於是,我們又再舊地重遊。
 
我們說好,當火柴用去一半時,就一定要回頭。否則,等火柴用光後,若果還未走出洞穴,那就一定會被嚇死。幸好,這個洞並不長,僅用了不到10枝火柴,已完成了這次探索,當然亦沒有找到甚麼寶藏。
 
後來,我們又在附近的山上發現多個這類山洞,有長有短,其中有些長的,可一路去到近蘇屋邨的慈母墳場。
 
我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那天,我們已用掉四分之一盒火柴,但仍未找到出口,卻來到了一個分岔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危急之際,我們醒起,可以透過火柴的火光有沒有跳動,來決定哪一邊的山洞有風,有風就應該不會是沒有出口的。可是,我們用了接近一半火柴仍未找到洞口,於是決定原路撤退。只是走着走着好像不是原路,因為進來的時候,即使在洞頂不太高的地方,我們只需彎彎腰就可經過,但撤退的時候,卻要四肢着地匍匐爬行。我們意識到,我一定是在某個分岔位作錯了選擇,一定要回來重定撤退路線。
 
然而,我們發現手上的火柴已只有四分之一,一定不夠用到重見天日。我們決定每摸黑走一段路,才點一枝火柴察看環境。終於我們來到分岔路口,找回正確的後撤路線。這時,我們的心才安定下來。可是,那個時候,我們的火柴只剩下3枝。當我們確定沒有走錯路之後,我們決定棄用火柴,用手摸黑前進算了。最後終於成功原路撤退,手上仍有3枝火柴未用。
 
由於兒時有這類探索洞穴的經驗,我既不怕黑,又不怕鬼,勇於進入從未進入過的領域,對建立我的事業非常有幫助。
(轉載自am730C觀點2018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