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抽籤 反映政府沒有決心

香港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有居屋以來,一直以抽籤方式來發售。這在居屋供不應求的初期,尚可以理解;但現在居屋已經有了四十年,居屋仍在沿用抽籤的方法出售,顯示政府這四十年來根本沒有誠意,讓所有合符資格的香港人,都能真正買到居屋;政府提供的只是抽籤買居屋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房委會就不用按合資格人士的數量來決定該建多少居屋,而只是聊備一格,每年拿三五千個單位給合資格的人士抽籤,有個交代就算了。結果,最新一期居屋抽籤,收到的申請表達144,700份,超額認購31.6倍。
 
現時,政府又決定把這批居屋的訂價由七折降至五二折,勢必令既合符資格又有負擔能力的人增加,所以決定再開閘接受新的申請,結果可能又會多一批人入表申請,令今次居屋申請總數可能高達200,000。然而,今次三個居屋屋苑(啟德啟朗苑、長沙灣凱樂苑、東涌裕泰苑)的總供應量合起來才4431個。向隅的人數一定超過14萬。這麼多的人失望而回,對社會只會增加怨氣。
 
現時申請入住公屋的方法是採取輪候制,即使現時需要輪候的時間已由三年增至五年,但排多兩年總會輪得到,所以多少有點「揸拿」。但申請居屋就不是這回事,有人一生人都在不斷申請,到現在快要去見上帝了,依然沒法肯定這次會否中籤。在他看來,政府根本缺乏為他解決置業問題的誠意。他會覺得,政府只是借有得抽籤來推搪責任,一如有了六合彩就算解決貧窮問題了。
 
現時,每年居屋的供應只有五千個左右,如果合符資格的人士多達200,000名,即使以後不增加,也要四十年才能全部申請到居屋。這種情況極不理想。特區政府必須勇於承擔責任,下決心把港人可以居者有其屋的時間縮短。如果公屋要輪五年,居屋最多亦不應長過十年。那就需要每年建兩萬套居屋。
 
這個目標等如要將目前的居屋供應一下子提升四倍,看起來完全不可能。但若是政府視此為民生所需,是執政者不可推搪的責任,那就多困難都要想辦法去做到。林鄭要證明自己「好打得」,就必須挑起這個擔子。即使目標不可以一下子達到,也要為未來繪出一幅美麗願景,並把完成願景作為自己的使命。如果林鄭能提出一整套十年的建屋目標與達至目標的具體計劃,那她想連任就一定沒有問題。
 
日前,林鄭已宣布會將居屋的售價與私樓的市價脫鈎,此舉已獲絕大多數社會人士支持,她跟著可以做的是,宣布居屋將不會再以抽籤方式發售,而是改為輪候制,先讓合資格的人士登記,再按一定的標準輪候,以令每個合資格人士都知道,自己大概可以在甚麼年份買到樓,此舉一定會受到社會上大多數人支持。
 
有了民意授權,有了具體的輪候人數後,政府就可以合理地向社會提出需要更多住宅用地的要求,各方「盲阻勢力」就再難堅持「不遷」、「不拆」,而特首亦大有理由要城規會改土地用途及提升地積比率了。
(轉載自am730C觀點2018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