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人快樂嗎?

前文談及蓋洛普所做的快樂指數調查,驚覺香港人的快樂指數,竟在55個被調查的地區中倒數第七,比菲律賓、墨西哥、越南、印尼、印度等一大串國家都有所不如。香港人對這些國家不會完全沒有認知,很難想像若是自己生活在那些地區,會比生活在香港快樂。
 
由此可見,快樂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與客觀環境不一定直接有關。被視為世上最快樂的國家——不丹,本身的經濟並不算富裕,其國王卻依然強調GDH(Gross Domes­tic Happiness),而非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令不丹成了旅遊熱點。有人甚至把婚禮也選擇在不丹舉行,希望婚後可以像不丹人一樣幸福快樂。
 
然而,不丹人真是這樣幸福快樂嗎?香港人只是看到旅行社的宣傳與傳媒上的膚淺報道就信以為是,甚少肯花心思去了解深入一些的不丹情況。
 
我去過不丹旅遊,我發覺不丹的社會並非香港人習慣生活的開放式社會,有些地方甚至有點像改革開放前的大陸。譬如,去旅行一定要用政府指定的導遊,導遊只能帶遊客看政府指定的旅遊點,講政府規定的介紹內容,訂好的酒店不可以改動,令我有失去自由的感覺。我是一個自由意志很強烈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會感到快樂。
 
不丹政府對遊客諸多限制,對自己的人民難道會很開放嗎?我的感覺是一樣管得很嚴。我在當地買了一些英文報紙與書籍,內容涉及人應該怎樣生活,怎樣的生活才有意義?怎樣的快樂才合乎道德。初讀起來覺得很有哲理,但逐漸令我想起大陸以前要人學雷鋒的感覺。不丹政府是很家長式的,連人民要不要看電視,喝啤酒,都會提供意見。這些意見雖不是法令,但不丹人民大都極之崇拜他們的國王,只要國王對某些問題表示了他的意見,人民自當遵從,否則會有群眾壓力。香港人習慣了這些事情都可以個人自己決定,政府不要說三道四。所以鄧小平承諾,香港人可馬照跑、舞照跳,政府不為香港人訂道德標準。
 
不丹人不但個人的自主空間小,在國家層面亦沒有多大的自主權。不丹的國防與外交都沒有自主權,全權由印度處理。歷史上不丹與中國很有淵源,但印度卻不准不丹與中國建交,香港去不丹的航線因而不能直飛,變成要經過印度或孟加拉再轉飛。不丹的財政收入主要靠水力發電,但發出來的電只能廉價賣給印度。民族自豪感對很多人都可以帶來快樂,但不丹人卻不易有這方面的快樂。
 
不丹雖是佛教國家,但與緬甸的佛教徒一樣,排外的情緒十分強烈,非我族類都不肯輕易接受,不丹境內就有一批來自尼泊爾的少數族裔,長期得不到國民待遇,不斷地受到排斥與虐待。他們居無定所、衣食不足,連生存下去的條件也不足夠。很難想像,一個普通人可以在這種客觀環境下,純憑主觀的修煉,令自己長期處於精神上的快樂狀態。可見並非所有住在不丹的人都活得快樂。
 
我名下的基金在不同的地方展開慈善工作時,主要著重於改善當地的客觀環境,而不是教他們如何得到精神上的快樂。不丹的那套,不一定適合他們。
 (轉載自am730C觀點2018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