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世代的困境

今年1118日,信報社評這樣評論︰ 

『香港的情況比其他經濟體更是雪上加霜,以住屋這生活必需品為例,私人住宅樓價動輒近千萬元,未補地價居屋也要五六百萬元才有交易,年輕世代不少要「靠父幹」及上一代資助,包括長輩加按原來居所提供首期,才能「上車」。可對出身貧寒的年輕人而言,他們沒有「父幹」可以倚靠,儲蓄又追不上樓價升幅,莫說難圓置業夢,居住環境也因租金不斷上升而變差。這正是跨代貧窮的另一普遍現象。 

若然香港既有大批長者長期活在貧窮線以下,又有大批年輕人面對跨代貧窮難以擺脫,這樣的「先進」社會能讓市民安居樂業嗎?』 

讓樓價飆升到世界數一數二之高,與實際購買力差天共地,不論任何原因,香港特區歷屆政府都有不同程度的、脫不開的責任;大批長者長期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大批年輕人置不了蝸居,租不起樓,很難上位,上流更如鏡花水月,這樣的社會怨氣極重,市民不走上港獨之路,亦會踏上與建制(包括中央)對抗之途。苟長期如此,社會亂無日矣。 

「靠父幹」上車,風險大 

今年88日至22日期間,友邦退休金管理及信託有限公司(下稱AIA MPF)就港人退休生活進行調查,訪問了10101865歲、擁有最少一個強積金賬戶的在職港人,當中481人為父母,529人為子女。AIA MPF從「清晰目標」、「理財知識」、「親友影響」及「信賴專業」4方面分析他們的退休準備,計出「退休商數」(RQ)平均錄得65分,高於55分的合格水平,但兩成六人RQ不合格,代表退休準備不足,平均須延遲13年退休,才能達致受訪者的理想退休生活。 

調查發現,買樓是不少港人最大目標,83%受訪者認同供樓該當儲錢;84%認為「磚頭無敵」,只要有樓在手便無懼退休;85%甚至認同「祇求有樓,不問呎數」。 

然而,本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連升17個月,連續10個月「破頂」,今年以來樓價累升一成,年輕人單靠「苦幹」儲夠首期上車愈益困難,惟有靠「父幹」幫忙。68%受訪父母稱現今在港難免要助子女置業,一半父母認為較個人退休重要;亦有53%父母表示願加按自住物業幫子女「上車」。 

從受訪父母提供的資料,他們平均的資助額約90萬元,最多1000萬元。AIA MPF以此推算,高達八成的父母退休儲備不足,若不想因此延遲退休,他們退休後的每月生活費,便平均要削減1.64萬元 

無獨有偶,金管局於9月下旬發表報告指出,部分年輕人置業的資金是來自父母加按物業,從家庭層面而言,他們抵禦收入衝擊的能力會較過往脆弱,尤其是置業能力較弱的買家。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說:「父母幫子女(付)首期或供樓,這個是人之常情,尤其現時樓價相當高,很多年輕人工作不錯,都不可以這麼容易負擔。如果父母供滿樓,亦很可能已退休,他無一些日常收入,日後無論子女自己供或父母幫忙,確實要很小心考慮供款能力。」 

陳德霖指出,從銀行體系穩定角度而言,若供滿的樓宇再按借首期,按揭成數不會太高,但要小心整體家庭的還款能力。他認為,現時利率不正常地超低,目前樓按息率約二厘多一些,但三十年期貸款非長期如此低息,當樓市下行周期,經濟亦可能逆轉,利率或會回升,現時的收入假設亦可能未必符合。他又指出,發展商提供的按揭貸款利率其實頗高,提醒市民置業時,須考慮償還能力。陳德霖特別提醒樓市過熱的風險仍然存在,這些家庭要衡量還款能力。現時的超低息環境極不正常(不會持久),呼籲將自住物業再按,或加按的買家都要注意風險。 

無論是AIA MPF的調查,還是陳德霖的金石良言,都是對「靠父幹」上車的兩代人(父母與子女)的暮鼓晨鐘,這些兩代人可別掉以輕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