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達至的才值得去爭取

新任天主教港區主教楊鳴章上任,備受親泛民的傳媒批評,認為他的立場曖昧,不敢對中共說不。誓如未有堅持要平反六四,未有為劉曉波的逝世而強烈譴責中共;此外,泛民又嫌他樂於與官方及商界保持良好關係,擔心他將來未必勇於為基層仗義執言。
 
無可否認,楊主教的立場與早年任主教的陳日君很有分別,明顯沒有陳日君那麼激進。但天主教教會是宗教組織,並非政治組織,沒有需要在立場上永遠與泛民保持一致。現實是,若果天主教香港教區一定要與泛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最終只會妨礙天主教在香港的發展。這點昨文已有論及。
 
其實,楊主教並沒有是非不分,只顧迎合中共的立場。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對為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廉潔公義而發聲的學生與劉曉波,是採取肯定態度的,所以才會為他們的被打壓感到「不幸」與「心碎」。但他認為,既然事情已經發生,要講的說話已經講了,難道就以後只顧悲傷、叫喊,不重新上路嗎?他只不過覺得,要中共平反六四難度極高,成功機會渺茫,所以才認為應把精力放在更會有成效的工作上吧了。他說自己是一個很現實的人(作為個人,他或許可以不現實;但作為主教,他必須現實地按梵蒂岡的旨意辦事),沒有理由明知道牆很硬,還一定要把頭撞上去。
 
他又解釋,為何他有時會被發現與高官與富商走在一起,原因是他要為社會上的貧困人士服務。要服務就不能只在口頭上唱高調,還得落實在具體工作上,那就要動用資源,那就要商界出錢,就要政府出政策。要做好這種工作,又怎能避免與官員與商界接觸?他說,為了令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他願意「哀求」。用「哀求」兩字,接近妄自菲薄,我也不甚認同。但我明白,教會與官員與商人接觸的時候,不可能每次見面都立場鮮明地叫口號,有時也得飲茶聯誼,建立良好關係後,才容易爭取到對方的支持。作為主教,他不能不兼任這類俗務。
 
從我的角度來看,楊主教對記者的回應合情合理,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這樣對待現實,世上應該做的事情很多,但社會的條件有限,個人的精力也有限,人只能選擇一些有條件達到目標的事情去做。
 
譬如要平反六四,要結束一黨專政,要借佔中迫中央接受公民提名,結果只是導致中央不斷收緊中央對港的政策。人大8.31的決定是他們招來的,現在卻要大家一起花氣力幫他們去爭取撤銷。問題是他們從來沒想過可以透過甚麼途徑令人大撤銷8.31。難道特首肯同習主席通個電話就可以把問題解決?
 
我不是反對香港人在政治上有自己的訴求,而是從事實際政治工作的人,不能光有信念,而沒有政治定位,沒有戰略部署,沒有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案。香港的泛民只曉得講原則,唱高調,不斷帶領香港人去攻打攻不下的堡壘,徒勞無功,怎能怪人離棄他們。
(轉載自am730C觀點2017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