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熱衷炒樓的另類解讀

西方人認為中國人最熱衷於投機炒賣,尤其喜歡炒樓。一個地方一旦來了一批中國人,這個地方的樓價很快就會被炒高,高到令當地人側目,令政府不得不出手,制定強硬措施專門打擊這種炒賣活動。
 
香港是華人領域當中最先富起來的地區,所以最先去外國炒樓的是香港人,但隨着內地富起來之後,內地人去外國炒樓的情況就變得越來越普遍。香港人主要去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但內地人連西班牙、葡萄牙、新加坡、馬來西亞,以至加勒比海的島國也不放過。他們人多錢多,所到之處,甚麼樓盤都可以被掃清,搶高,破壞了當地一向相對平靜的生活。
 
有人說,熱衷炒賣是中國人的劣根性,難怪外國人視中國人為蝗蟲。我不完全認同這種說法,因為它帶有強烈的種族歧視成分。
 
我覺得中國人對自己生存的環境很敏感,危機意識很強,一發現有問題,就着手保護自己。這是生物在演進過程中透過慘痛教訓取得的重要傾向性特質,對一個種族的延續可能十分重要。所以我們的祖先把這種傾向埋藏於DNA的深處,不容因一時的環境與其他價值觀的入侵,而把這種傾向性抹掉。
 
我認為中國人到處買樓,主要是因為他們在直覺上已感到,這個世界的貨幣系統其實都不可靠。如果他們只是對人民幣不信任,那只需把人民幣兌成美元或者其他他們可以信任的貨幣便可。但他們對甚麼貨幣都不信任,當他們有太多的現金在手的時候就不安心,非要轉換成其他更可靠的資產不可。
 
事實上,中國人在外國進行的並不算是炒樓,他們是長期持有,甚少在短期裏買來賣去。如果人應該有權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那中國人有這樣的選擇有甚麼不對?我不反對各國政府針對中國人這種傾向性以調節當地的房地產政策,但不認同隨意把中國人喜歡持有物業的傾向視作民族的劣根性,任意加以侮辱。
 
相反,西方民族對環境的敏感度不足,警惕性不強,容易接受當權者的安排,不是甚麼值得驕傲的東西。其實,在西方,除了少數精英分子外,大都不太關心西方的整個金融系統;普通民眾平常只曉得買彩票,甚少自己買股票,有錢投資也傾向交給專業人士代勞。
 
在剛過去的第二輪大選辯論中,沒有一個民眾代表在金融問題上向候選人作出提問,反映美國民眾對金融危機的可能來臨並沒有太強的意識。將來泡沫一旦爆破,西方的民眾成為受害者的機會不會比中國的大媽少。中國的大媽,平時又買樓,又買股,但西方的民眾大都只曉得依賴社會保障。
 
有人說,中國的民眾由於太積極進行自我保護的行為會擾亂市場秩序,令當權者難以管治;但另一方面,他們亦會及早暴露問題,考驗對策。他們的回饋對金融系統的完善應有積極的意義。
 
現時的西方社會,在經濟金融系統上,只有精英參與卻缺乏公眾參與,但在政治系統上卻有組織地安排全民參與。兩者之間的不協調,已令後者變得虛有其表。結果只是方便了少數精英可以名正言順成為民眾的領導者。
(轉載自2016年10月13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