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稅局手法層出不窮

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對稅收制度先後作過多次改革;方向基本上是正確的,否則亦不可能從計劃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然而,內地官僚的陋習,在稅務機關尤為嚴重。其離經叛道的收稅方法真是匪夷所思,到內地做生意的人可謂眼界大開。
 
一個地方的稅收,無可避免受到經濟增長的制約。經濟蓬勃的時候,稅收自然增加;經濟放緩的時候,稅收自然減少。然而,內地的稅局卻不理會客觀的經濟情況,他們的主要考慮,是如何完成任務。中央政府要「保八」,就會把「保八」的任務分攤給各個部門,包括稅局。沒法完成任務的就會被問責。
 
地方稅局為免經濟環境不配合時沒法完成任務,會教企業在盈利好的時候藏稅,不要把所有利潤都顯露出來,留一部分在經濟環境差的時候再計稅。企業若是不懂得如何造帳,他們會介紹由退休稅局官員組成的顧問公司為企業出謀獻策。
 
嚴格來說,這些稅務顧問建議的做法並不合法。只是企業交予恰當的顧問費之後,稅局官員就不會來找企業麻煩。不過,這筆省下來的稅,將來還是要在有需要的時候上繳的。
 
這種做法令中國的稅收相對平穩,以今年上半年為例,經濟下行的壓力這麼大,企業的生意十分難做,但中國政府的稅收依然有66,507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5%。這個增幅雖離7%的目標有距離,但我相信已比企業實際境況要好很多。
 
今年內地很多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都不景氣,地方政府都沒法維持以往那麼高的賣地收入。「人窮思舊債」,紛紛向商業機構開刀,要求他們交多一點稅。但很多企業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利潤,無法承擔得起。可惜,稅局官員是不理這一套的,你說沒有利潤,他就來查稅,查到你有利潤為止。
 
內地的稅種多,稅率高,不要說民間小企業,就算是上市公司與國營企業,也有很多是沒有交足稅的。所以都經不起稅局查稅,只好找關係疏通一下,多多少少都要交點稅,否則只會麻煩更多。有些企業,雖然處於虧損狀態,但由於仍有同系的公司要經營下去,最後仍得買稅局的怕,交稅了事。
 
最離譜的是,有些地方政府,因為財政收入不足,竟擅自提高稅率,要求企業繳交一個比國家法定稅率還要高的稅。這簡直是無法無天,但面對這種有法不依的做法,很多小企業都不敢向上級單位告發。因為在中國,人權與產權都不及官權大;人們對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尚未有足夠的信心。
 
中國的官僚體制若果沒法作徹底的改革,很難支撐得起現有的經濟規模,中國的經濟發展就遲早會出問題。中國政府光是捉拿貪官是不夠的,還要做更徹底的體制改革。否則,中國只能是一個大國,而無法成為一個強國。 
(轉載自2015年8月3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