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行星452b的猜想

不知道讀者有沒有留意有關開普勒—452b的報道。開普勒原是一個德國天文學家的名字,他因捍衛及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而備受尊重。美國太空總署發射上太空探測的一個天文望遠鏡,就以開普勒命名。由開普勒發現的星,會先給它一個編號,所以有開普勒—452b的出現。
 
開普勒—452(沒有b)是天鵝座的一顆恒星,而開普勒—452b則是一顆圍著452轉的行星。太空裏有數以億計的星星,為何這顆行星的發現會引來各地傳媒的廣泛報道?原因是這是一顆少有的、可能適宜人類生活的行星。太陽的「燃料」總有一天會耗盡,人類可能要被迫遠走他鄉,到其他星球去生活,所以要未雨綢繆,到處尋找這類適合人類生活的行星。
 
不過,要前往開普勒—452b可並不容易,它與地球的距離達1,400光年。光年不是時間單位,而是天文學量度距離的單位,代表光在一年的時間裏可以射達的距離。光速為每秒30萬公里,一個光年約為9.45兆公里。這麼大的數字,一般人都沒有概念,可用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作比喻。太陽光要照到地球需時8分20秒。1,400光年是我們與太陽的距離的8,830萬倍。用人類現時最快的飛行器,也要2,580萬年才能到達。想去452b生活的人,要在飛行器內傳宗接代幾百萬次才能成功到達。人類在地球上的歷史也沒有這樣長呢﹗
 
不過,人類充滿創意,科學家對此有各種不同的設想。有人覺得可以把人類的肉體冷藏,待到達目的地後,才安排回魂。如果肉身不容易久藏的話,可冷藏精子與卵子。人類在這方面已有很好的經驗。當這些生殖細胞送到其他星球時,如果當地有高智能生物,或者可以藉此克隆成人。
 
亦有科學家認為,要把人類送往其他星球,根本不用直接輸送。我們只要研究清楚人類基因的DNA密碼,再把研究所得用無線電發射到這類星球,那生活在這類星球的高智能生物就可以把人類複製。只可惜,人類對自己的基因仍認識不足,遠遠未做到如數碼相機複製圖像那樣去複製人類。這些仍只是科幻電影的情節。
 
雖然人類尚未能靠輸出DNA的密碼,把人類送往其他星球再生;但科學家一直有向外太空不斷發射無線電波,希望能與外星人取得聯絡。世上亦有一批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日夜監察從外太空傳來的電波,希望可以接收到外星人發出的訊息。不難想像,達到一定智能的外星人,亦會經常這樣做。
 
然而,這些星球實在離我們太遠了,以開普勒—452b為例,以無線電溝通,一來一回也要2,800年,比人類的文明史還要長。這樣渺茫的事仍有人做,是因為能和外星人溝通實在太吸引人了。他們有甚麼科技知識?有甚麼歷史教訓?可能都很值得人類借鑒。
(轉載自2015年7月28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