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機制與黨的領導

A股的這場風波可謂是黨的領導與市場機制之間的矛盾。相信在今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還會主導著中國市場的發展。這是中國市場的特色,投資者必須多加認識。
 
中國的問題,是一方面要行市場經濟,另一方面卻不肯放棄黨的領導地位。市場機制的發揮,建基於市場參與者的自由選擇。太多的長官意志,只會令市場機制無從發揮。在金融市場,尤為如是。
 
可惜,中國的股民只曉得關注中央的旨意,卻不曉得自行評估股票的真正價值。所以當他們知道中央想發展金融業,並容許融資融券的時候,他們就借到盡去買股票,P.E升過一百倍一樣照追。結果,市場一出現波動,就觸及信貸上限,非賣股補倉不可,形成連鎖反應,害得中央非暴力救市不可。
 
現時股價雖已止跌回穩,但很多小股民已經損失慘重,原先希望股價上升可帶來的財富效應已無從發揮,內需因而無法刺激起來。此外,事件亦暴露了中國金融市場的短板,嚇怕了審慎的機構投資者,令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速度可能被拖慢。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中央尚未清晰地掌握好自己在中國經濟發展上的定位。
 
改革開放是鄧小平提出來的。他眼見中國行了近三十年的計劃經濟乏善足陳,不作改革,可能會動搖中共的領導地位。所以他才不管白貓黑貓,也要引入市場機制。然而,要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無法不抑制一下黨在經濟領域的主導作用。於是,他發起了一場由共產黨領導的,放棄黨的領導運動。
 
這種說法好像很矛盾,但實質上確是這樣做了。他讓中央管少一點,讓地方管多一點;他讓政府少做一些,讓企業多做一些;還叫大量公務員下崗、下海。這不是在某些領域放棄黨的領導是甚麼?只不過黨仍是整個運動的決策者,那就是開放的領域由黨來決定,開放的程度也由黨來把持。為此,鄧小平一方面在經濟上推行市場化,但在政治上卻大力反對資本主義自由化。
 
馬克思認為,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築,經濟必然影響政治。中國現時已公然實行股份制,實質上已把企業的管理權與分配權交給了擁有企業股份的資本家。這分明是資本主義的做法。
 
中共最初的解釋是:中國尚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無可避免有些資本主義的殘餘。然而,金融業是資本主義進入高級階段的產物。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怎會向資本主義的高級階段發展?中共自己也無法自圓其說,唯有叫人民不要理會姓資姓社的問題,一切聽從黨的領導便是。
 
這種做法令人民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連在股市投資時,也只曉得揣摩黨的取向。然而,沒有個人的價值判斷,金融市場根本沒法健康運作。中國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很難在國際金融市場扮演重要角色。
(轉載自2015年7月16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