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創業板高PE的利弊

香港的創業板乏人問津,股價偏低,沒有太大的集資能力。所以大部分想上市的公司都會爭取在正板上市,有條件的都盡量繞過創業板。
 
深圳的情況剛剛相反,投機者對創業板的興趣比正板還要大,原因是新創業的公司比已存在着一定時間的公司更能使投資者產生幻想,只要把前景描繪得漂亮一點,就能令投資者產生憧憬。相反,在正板上市的公司,大都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歷史,而這些歷史正好制約了人的幻想能力。
 
起初,創業板裏細價股比較多,入場門檻低,手上注碼不多的投資者也可以參與。這些初加入的投資者,很多對股票市場的認識非常有限,心態與去澳門賭場相差不遠。他們盲目跟風,經常把股價炒到不合理的高度。譬如,今年3月24日才上市的風暴科技,上市兩個月就升了41倍,市值一度升至336億人民幣。有波幅就有賺錢的機會,於是資金紛紛入場,連大鱷對創業板也產生了興趣。
 
現時,深圳創業板的PE已超過100倍,有人覺得極不合理,泡沫遲早會爆破。這種結論不難作出,相信參與者自己也知道。只是他們可能認為,在泡沫爆破前,可能還有升幅,才會貪升不知輸。
 
不過,以PE高去推論某隻股票會爆破並不可靠。有些新上市的科技股,自身可能尚未開始賺錢,那PE豈不是等如無限大?這種情況在美國一樣有發生。因此,創業板的PE比正板高是正常的事,不必大驚小怪。
 
中國政府看來並不急於要刺破創業板的泡沫,因為中國極需要發展新經濟,李克強總理就經常倡議要搞「互聯網+」。但搞這類型新經濟,要勇於作很多新嘗試,要花很多錢,中國政府樂得看到有大量資金肯流入新興行業。
 
搞新興行業夭折率很高,銀行為了向存戶負責,不會輕易借錢給這類公司,要搞債務融資並不容易,只能搞股權融資,要搞股權融資有個前提,就是要令到民間的資金願意流入股票市場,那就需要股民以為股市可以有利可圖。一個瘋狂急升的股市,才能吸引資金入市。
 
現時,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市值都升上了驚人的程度,好處是他們集資容易,可以透過收購加快自己成長,並擁有更多的技術與品牌,令行業可以迅速整合,增加整體的社會效益。其效果遠比由政府牽頭成立創新科技基金,撥款去支持新興行業好。官僚怕犯錯,又缺乏眼光與市場觸覺,靠他們去審核撥款,一定細眉細眼,效果一定比不上創業板也瘋狂。
 
當然,在這場瘋狂遊戲中,會有很多人可能傾家蕩產。按毛澤東的說法,「唯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且看經過這場瘋狂投機之後,中國的新興事業能否在屍橫遍野之下,得到更好的成長。 
(轉載自2015年6月2日am730C觀點)